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老朱品鉴了一番自己的话。
今天也是被自己帅到的一天。
他再度锐评自己的锐评:“唐太宗虽颇有眼界的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他又如何能做到,像咱一样天天触摸水呢?"
【大明建国不久,皇权和相权的争夺就已经开始了。
洪武3年3月,朱元璋设立察言司,受四方章奏——这是通政司的雏形,意在剥夺中书省对奏疏的绝对控制力。
这个改革在7月终止,察言司只活了4个月就寄了。
12月,朱元璋看了一个儒士严礼的奏疏后,和左右侍臣讨论起元代的得失,言辞再次剑指中书省:
"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今创业之初,正当使下情通达于上,而犹欲效之,
可乎?"
洪武10年6月,他再次强调"广言路,求直言”
的重要性。
并明确指出“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朕前”
。
这实在太疯狂了!是历朝历代所未有之规定!
即便以往曾经有小民可以向上诉冤情,中间不可避免的有多道手续要过,有多个人要看。
可朱元璋竟不想要官员参与,奏疏封好,你们当个快递员,我老朱全权负责拆阅!
什么概念呢?
据吴晗教授统计,洪武16年9月14日到21日,8天里一共有1666个奏疏,3391件事,平均每天要
处理423.8件。
朱元璋这种精MAX可以搞,他一生要强,凡小事、必以闻的儿子朱棣算是圆满复刻。
后面的皇帝基本上都不太ok。
实在是能力跟不上,内阁的出现也就自然而然了。
】
子承父志的朱棣骄傲了吗?
他当然很骄傲。
可他也在同时想起了杨士奇。
他并不希望杨士奇把君权夺掉。
但有个吊诡的故事是,杨士奇辅佐的人是堡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