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只是几百年的时间门,怎就日新月异到了这个地步……
果然,做人不能落后!
做星,也不能落后!
【公元5世纪,我国南北朝时期,有透镜取火的事件记录,到了唐朝,透镜通过朝贡和贸易较为批量的进入我国。
唐朝人认识到,虹由日光和水滴产生,并搞出了人造彩虹。
】
“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如今,蹇义也只能迷茫地当个复读机,无意识地复述北宋时沈括的《梦溪笔谈》了。
【公元10世纪,阿拉伯世界的伊本·阿尔海桑精确表述了反射定律,对人眼做出详细描述,提出光在介质里走的最短距离。
】
“公元10世纪……”
朱元璋琢磨着,“这些会不会也写成了书?如果写成了,那元朝人有没有一同翻译过来?嗯,老十七,你回头去文渊阁里再翻翻,万一有,咱们就又赚了。”
【1286年前后,意大利人用凸透镜做了可佩戴的原始眼镜。
彼时,我国处于元朝,东西方交流非常频繁,不少笔记里出现了“叆叇”
。
到底是不是眼镜,还没有考古验证,但是理论上已经传入我国了,在那以前,人们老早就在利用透镜的放大功能,用作手持放大镜,老年人会用作老花镜。
所以我看电视剧里老朱经常拿着一个单片眼镜在那边看地图,倒是也很符合历史。
】
大家不禁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皱眉:“看什么看?咱眼睛好得很!
别说那地图了,就是有谁有那鬼蜮心思,在那边贪赃枉法,咱都看得清楚明白!”
其实确实拿着叆叇在看地图的他,只是在嘴犟而已。
【14世纪中叶,人们把锡汞合金液体涂到玻璃背面,做出了最早的玻璃镜——嗯,这东西有毒,和现代镜子不是一码事。
现代镜子是1835年,德国科学家利用硝酸银和还原剂混合,把银析出镀在玻璃背后发明的。
水银和银是两种镀银的概念(。
】
大家听了半天,没弄明白硝酸银是什么。
但他们在想:“可不可以用银来试试?这会不会有点贵?”
朱柏说:“听上去就是薄薄一层,应该贵不到哪里去。
何况,这镜子若是做了出来,也是会卖个富人的,他们倒觉得贵点好,和普通的不一样。”
“不错,不错。”
朱樉连连点头,“我就是这般想的。
我怎可用那贫贱的东西。”
然后他发现了,大家在看在他。
这不可怕。
可怕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