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44章 故都的秋2(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诸位帝王凭借着高超的政治敏锐度,嗅到了这篇文字背后隐然的不同寻常的气息,而各朝的文士更多却是关注到了文章本身。

中唐。

白居易面带犹疑。

文人相轻,自古皆然,对这篇抢了他“位置”

的文章,他其实是怀了几分挑剔的态度的。

就算他现在还没有写出《琵琶行》,但他对自己的诗文是有信心的。

可是,这篇《故都的秋》,他从未见过此种写法。

"细究文章风致,确实源于宋玉‘悲秋’,又含有赏味之意。

观其文句,多为俚俗之辞,却暗藏雅人深致。

明明是新文学之形式,却有旧文学之韵味,郁达夫所写,莫非是过渡之章?”

他的看法和先辈褚遂良不谋而后,却在其上又更近了一步。

白行简听罢若有所思:"这新文学的写法,与兄长作诗之旨似乎暗合?"作为弟弟,白行简当然知道自家兄长要求作诗使“老妪能解”

的主张。

白居易颔首:“此种行文,确实更为易懂,但如此文章,与政教之用有何关涉?”

受杜诗的启发,他愈发认同《诗经》与汉乐府之辞中的怨刺篇章,上次水镜结束后,他重读各篇,并与元微之探讨商议,逐渐对新乐府运动之旨有了较为完善的思考。

诗文都应当讽喻现实、针砭时弊,郁达夫此文感秋意,述秋怀,却不过是嘲风雪、弄花草的篇章,即使老弱妇孺能解,与现实的联系又在哪里呢?

想到这里,他又摇摇头:"美则美矣,可惜六义俱缺。

"

这么看感觉也比不上我的诗啊!

白居易又开始不平了。

与他不同的是,明清两代的文人对这篇文章的接受度就高多了。

刚刚还因为舞到正主面前而社死的冯梦龙读完之后,眼前就是一亮。

因为爱极歌妓候慧卿,他多行走于姑苏茶楼酒馆之间,逐渐地便对民间偏什熟悉了起来。

民间风情泼辣质朴,所爱俱是俚俗之辞,却隐然有活泼风致,与时下道学家宣扬的板滞文章截然不同。

自己惯读的诗文,竟是难以承载这种鲜活之气!

他一边惊讶,一边尝试着运用民间谚语来著书,而此时水镜上展示的文章,相较起来竟更加晓易!他迅速作出判断:

"这种行文既可迅速流传于市井,又隐有

雅韵,暗合文士之心,倒是极为适合写话本!"话说回来,后世既有如此语言,他们的文士写不写话本子啊!

清朝。

曹雪芹一边品味一边频频点头:“这些文字通畅易懂又蕴含诗意,虽与古不同,却不失为好言语,足可借鉴!"

书斋中的蒲松龄亦是颇感兴趣:“既有传奇、诗赋的风致,又有宋元、前明话本之俚俗,后世文学风气颇新!"

和冯梦龙一样,曹雪芹与蒲松龄二人也不约而同想到这种语言在小说创作上的优势,纷纷拿出纸笔,将水镜上的文字抄录下来,预备结束后再精研深味,借鉴一二。

【大家应该读完了,我们一起来看。

这篇文章给大家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多数人可能会回答,美。

的确,美的呈现来源于优美的语言,亦得益于作者精巧的匠心。

先看标题,故都的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之最强嘴遁回归后我令反派闻风丧胆崽崽们亲妈是万人迷[穿书]仙狐妖女哪里逃李白之前世今生都市圣医木叶之次元修仙我总出现在命案现场穿书反派逃命守则庶道为王炼狱艺术家快穿之艳光四射神话版三国最强奶爸:开局签到一个亿!成神从种田开始冥王大人,晚上好逃荒,我靠千亿物资空间养活四个崽今天我又被迫复活重生六零:这个女主有点茶斗罗:开局觉醒超神级武魂户外直播间我为祖国奔赴万里[快穿]第八冠位重返2000:大国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