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 120 章 阿房宫赋尾声之小李杜的恩怨情仇下(第7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首《锦瑟》脍炙人口了上千年,此时出现在水镜上仍能引起诸时空的轰动。

三国。

曹植忍不住将这首诗吟了一遍又一遍:“词意深婉,不知所托何旨,然句句竟好似从心底流出,此等笔力,当真不愧‘小李杜’之称!”

一旁的曹丕深感赞同,他本工七言,又多感多思,这首《锦瑟》迷离深致,简直是写到了他的心里!

不由得便道:

“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二字颇有怨怪之心,一弦一柱已让人有思怀之心,弦柱如此之多,便似伤怀一层深似一层,怅惘之情,起句已至极矣!”

南北朝。

庾信反复默念,齐梁诗文素喜婉媚,他不是没从水镜里看过缠绵绮词,唐人笔力之深他素知晓,甚至多有模仿,可是他没有见过李商隐这样的词。

它是华美的,锦瑟华年、庄生晓梦、沧海月明、暖玉生烟,巧丽的辞藻与精致的意象营筑成最美妙的诗境;它也是多情的,年华之思、春心杜鹃、此情可待、惘然追忆。

他读不出李商隐诗中三味,这觉它比齐梁两代自己读过的所有诗都要风流摇荡、摄人心魄。

“自古作诗,未有如李商隐者!”

唐朝。

李白读罢对杜甫说道:“此诗用事自然而独到,诗律精深而婉转,情意密丽而深邃,此子之诗,得子美你诗律之谨严,情意之上又有所开拓,小李肖杜,后人看得当真分明。”

中唐。

元稹一边将诗默记在心中一边道:“我算是理解你为何想做人家的儿子了。”

白居易听着好友略带感叹地打趣不禁失笑摇头,感喟一声道:

“晓梦

()迷蝶,或有追求之意,然一番求索,却发现不过梦而已,不免有杜宇悲啼之声。

沧海珠光,无非是泪;蓝田玉气,恍若生烟。

怅望失落、凄寒孤寂,感伤之辞溢于言表,似不知其指,又似尽是所指,唐诗有此人,幸矣。”

大厦将倾的时刻,诗坛又有如李杜一般的人物,如何不让他们叹息良久,又庆幸良久?

晚唐。

酒楼里的众人也被这首《锦瑟》惊艳了,他们本是默读,读着读着不自觉便诵出声来,一诵便觉口齿生香。

“诗境华美,诗情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真是好诗啊!”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明明这些典故都知道,但用在这里偏不知晓是何意,但又觉得它好,奇矣怪矣。”

“诗境惝恍,是有无法言说之意,李商隐是个多情之人啊!”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口中多有溢美之词,竟是完全忽略了主位上与这位小李才子不对付的杜牧来,还是杜牧旁边的那位公子率先注意到他的脸色,尴尬地咳嗽一声,众人这才如梦初醒,纷纷闭嘴,觑着杜牧的脸色尴尬地笑着不说话。

在正主面前夸他的死对头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杜牧将众人的不自在看在眼里,冷哼一声,抬头再看一眼水镜上的诗,收回目光面无表情地吃了一口菜,硬邦邦道:“写得不错。”

众人对视一眼莫名想到:这句话该告诉李商隐。

北宋。

苏轼摸了摸下巴猜测道:“子由,瑟本为二十五弦,义山此诗首句实有怨怪之心,然诗文盛行,后世又去古甚远,所以楚姑娘先前问瑟到底有多少根弦,是不是被误导过?”

苏辙已经习惯了兄长天马行空的思绪,想了想也觉得有理,顺着思考道:“能让楚姑娘印象如此深刻,难道是考试?”

苏轼深以为然。

苏辙叹气,原来后世学子不仅有默写之忧,还有词意、名物之患,但是,什么考试会考察“瑟有多少根弦”

这样的知识?

可惜楚棠不曾解答他的疑惑,转而讲起了杜牧。

【杜牧的情况也有一点点复杂。

我们多学他的诗文,其实他还曾为《孙子兵法》作注,当年他献计平虏,计策为宰相李德裕所采纳,是个文武双全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真千金靠作精系统成万人迷无上崛起娘娘她独得帝心我能回档不死如 梦 令流放后,嫁给猎户又养狼即使如此我也期待幸福三国从忽悠许褚当小弟开始海贼之祸害炼狱艺术家满级甜诱!在傅爷的怀里声色撩人苟在仙诡世界七十年代之军嫂来自古代全网都在求我跟影帝复合穿进游戏后我狂暴升级皇家金牌县令我真没针对法爷咸鱼穿成女配后爆红了论奶妈如何搞事大唐扫把星邪王嗜宠:无赖小公主基建在原始神话原生种我本陷阵一小兵快穿之病娇反派甜又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