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一二章 漠南蒙古(2 / 2)


然而可惜的是,林丹汗的一生,基本上就是一个自己作死的一生,几乎是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不作死就不会死这句至理名言。

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出身孛儿只斤氏,也就是蒙古黄金家族,是蒙古各部名正言顺的共主。

不过对于一向崇尚实力的草原民族,光有蒙古大汗的名号,却没有足够的实力也是不行的。

林丹汗继承的大汗之位就是这样,察哈尔部虽然实力不弱,但是到了林丹汗手上的时候,也只是蒙古左右两翼六个土门万户其中的一个。

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这三个右翼万户,早就不听他的了。

而喀尔喀、兀良哈也跟他貌合神离,再加上一个投靠了女真人以后实力不断增长的科尔沁,就是东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各部落,他都摆不平。

然而与察哈尔的实力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林丹汗的野心,却远远超过了他的祖父布延彻辰汗。

他希望统一草原,恢复大蒙古国,希望恢复黄金家族对整个蒙古草原的统治,甚至是恢复成吉思汗当年的荣耀。

所以,对于建州女真的崛起,他也充满了敌意,但是对于明朝抛给他的橄榄枝,比如说联合作战一起对付奴儿哈赤这样的提议,他却不接受,他要自己收拾奴儿哈赤。

结果可想而知,那些勉强还算听从指挥的蒙古左翼三万户各部头领们,在他的号召下与奴儿哈赤率领的建州女真军队,打了好几仗,基本上全都失败了。

明明不是对手,还要一再挑衅,而且还不肯跟明军联手。

甚至在与女真人开战的同时,林丹汗还一再向明朝勒索钱粮财物,不给就率军来攻。

就这样,二十多年折腾下来,林丹汗的领地越来越小,部众也越来越少,不仅科尔沁部彻底背叛了他,倒向了后金国,就是之前还算听从调度的喀尔喀部万户、兀良哈万户各部也相继与他离心离德,大部分部落北迁到了斡难河流域,形成了漠北蒙古,而剩下的则投靠了后金国。

比狂妄自负志大才疏更加致命的是,少年即位的林丹汗做事极其任性,完全不顾后果,包括已经可以预料到的极端不利后果,也完全不在乎。

其中最极端的一件事情,就是强迫自己还能控制的蒙古左翼各部,改信红教。

林丹汗之前蒙古草原上的各个部落,几乎清一色地信仰藏传佛教中的黄教。

但是到了林丹汗这里,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让他遇到了一个来自西藏的密宗萨迦派喇嘛。

这个名叫沙尔巴呼图克图的藏传佛教密宗萨迦派喇嘛,不知道在年轻的林丹汗面前耍了一个什么把戏,总而言之,他用他的一样法术,彻底折服了年轻的林丹汗,然后为林丹汗搞了密宗灌顶,成功让林丹汗改宗信仰了红教中的萨迦派。

后来过了没有多久,这个沙尔巴呼图克图又给林丹汗带来了传说当年忽必烈曾经供奉过的一尊金佛,也就是传说中的玛哈嘎拉金佛,即藏传佛教中的护国之神大黑天。

就这样,这个沙尔巴呼图克图,很快就被林丹汗公开册封为了他所谓大蒙古国的国师,并要求蒙古各部改变信仰,由信仰黄教改为信仰红教中的萨迦派。

这一下子,不光是蒙古右翼三万户所属各部跟他离心离德了,就是直领的蒙古左翼三万户各部,也都与他离心离德。

就连察哈尔部自身的八个鄂托克所属部众,也因为不愿意跟着主子改信红教而不断逃亡。

到了天启六年的时候,蒙古左翼三万户所属各部,要么逃往漠北,要么投靠后金,而失去了蒙古左翼各部的拥护之后,林丹汗本人在察罕浩特一带也生存不下去了。

面对建虏后金国的不断向西扩张,林丹汗最终决定带着察哈尔部向西迁徙。

就在大明这边天启皇帝驾崩崇祯皇帝即位的几乎同一个时间段内,林丹汗带着察哈尔部的人马,一路往西来到了漠南,先是驻牧在额仁浩特一带,打着孛儿只斤氏黄金家族的名号,收复了这一带的许多小部落,力量得到了一定的补充,然后带着大批人马南下,驱逐了大明册封的顺义王,将之赶到了黄河以西河套之地的鄂尔多斯。

与此同时,初来乍到的林丹汗,还简单粗暴地废除了鄂尔多斯部首领额璘臣的济农之位,并把这个职务,封给了及时归顺自己而且位置更加重要的永谢布部首领却热思塔布囊。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