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九九章 与民同乐(2 / 2)

东十里堡原是边外内迁到京畿的一处卫所的屯堡,如今这里的屯堡军户们,有一半外迁热河屯田继续当军户去了,另一半就地分了原来的军田,入了顺天府的民籍。

不过眼下崇祯皇帝要来,寻常的百姓们早被告知待在自己家里,不能出来到处走动了。

所谓的君主与民同乐,本就是不可能出现在这个时代的事情。

即便是三百年后,四百年后,这世上也不存在真正的与民同乐。

而后世所有看起来貌似与民同乐的场面,都不过是君主或者统治者们刻意营造出来的表演。

因为所有的君主和统治者,都站在君主和臣民、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这一对关系中的另一面。

英明的也好,愚笨的也好,世袭的也好,民选的也好,包括那些合法的,还有非法的,所有君主们追求的根本目标,与寻常百姓们追求的目标,永远不可能完全契合。

国家越大,越是如此。

一个大国的君主,能够在一个有限的时期内,与多数人追求的目标保持平行或者同向,就已经是很难得的情况了。

这就像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机缘巧合地来到了这个时代,掌控了这个帝国,他要做的事情当然是促成大明的复兴,追求大明帝国的崛起。

为此,他必须做出许多毫不留情的决定,比如一场接一场的战争,比如一次又一次强制性的移民,也包括不择手段地夺取和聚敛财富。

原本历史上的那位崇祯皇帝虽然没有做好,可是他的大体方向也是这个路子。

只是与如今的这位比较起来,他是被迫去做,如今这位是主动去做,同时他也是自发地去做,而如今这位是自觉地去做。

但是,不管他们的做法到底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是被迫的还是主动的,他们的基本目标却是一样的。

历史上那位崇祯皇帝所追求的同样是大明王朝的复兴,追求的是大明帝国的崛起。

可是,那些每天都在饥寒交迫之中挣扎着求生存的寻常百姓们,会在乎这个大明王朝的兴衰存亡吗?

当然不会,也不可能会。

或许他们都在期盼着崇祯皇帝不得好死,期盼大明王朝早日灭亡,期盼着出现一个新的王朝,以便让他们吃饱穿暖,过上那种“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日子。

君主当然要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这是人世间所有君主的职分,是他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但是服务的方式,却可以千差万别,而且很可能不被寻常百姓所理解。

崇祯皇帝在历史上最后自缢而死,吊死在万岁山上,不就是活生生的教训吗?

所以,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开始,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就从来也不把与民同乐或者万民拥戴看得有多重。

因为他很清楚,今天在你面前欢呼万岁的人群,转眼间就可能把你踩死在脚下。

所以他从来也不搞什么微服私访与民同乐那一套。

崇祯四年三月十四日的午后,是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崇祯皇帝在一众大臣和侍从的簇拥之下,跟着李天经、宋应星,来到了工学院后身空旷的野外实验场上。

崇祯皇帝隔着老远就看见了停放在实验场上的那架高大的“万户号”热气球,一边沿着青砖铺地的道路大步往前走着,一边对右前方躬身领路的工学院司业宋应星说道:

“不错!这个热气球的形制尺寸,你们把握得很不错!这个名字起得也好,今后定名就叫万户号吧!

“而且以后每生产一架热气球都要取个好名字,凡是照此形制和尺寸造办的热气球,都可以统称为万户级!

“比它更大的,或者比它要小的热气球,可以有不同的用途,比如海港或者海船上用来瞭望放哨的,两军阵前抛投手榴弹、猛火油弹杀敌的,甚至是飞过敌人的城墙,直接降落到敌人城池之中发动突袭的,所有这一切,军机处、兵部和工部,以及武备院和工学院,都要好好琢磨琢磨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