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零一八章 断了念想(2 / 2)

且说吴三桂策马入城,前去联络送人入城,以及所部近卫军将校士卒的驻扎事宜之时,留下了猛先捷带着其他数百人马,隔着阜成门两里地的距离,守着罗汝才和吉珪两个人。

“吉先生啊!眼看着咱们就要进了北京城了!今日一进这座城门,可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从这城门里走出来了啊!”

曹操罗汝才的身材原本就很高,骨架也很大,不过他的身体一直都偏瘦,如今经历了崇祯三年冬天的饥荒,经历了从安定城到北京城这么一个来月几千里地的长途跋涉,整个人几乎瘦脱了相。

蓬乱的头发胡乱地在头顶上打了个结,脏兮兮的,放佛已经几个月没有梳洗过了。

一双细长的眼睛,陷在深深的眼窝里,再配上高高的颧骨、塌陷的脸颊,以及脏乱的胡子,还有前后左右持枪挎刀骑在马上的近卫军士卒,整个人看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实打实的囚犯。

罗汝才骑在那匹干瘦的骡子上,伸着宽大但却瘦骨嶙峋的手掌,遥遥地指着远处的阜成门,对吉珪说道:

“真是没有想到啊,我罗某人会有这么一天!更没想到,到最后,竟是你吉珪陪着我罗某人走到这一步!

“吉先生,你给咱老罗说说看,咱们两个人,今日入了这北京城,究竟是个吉是个凶,将来还有没有活着出来的时候?”

吉珪骑着一批瘦弱的骡子,稍稍走在罗汝才的前面,此时听见了罗汝才这个话,知道他到了这个时候竟然还没有死心,于是摇着头苦笑了起来。

吉珪骑着的那匹骡子十分瘦弱,而如今的吉珪比那匹骡子还要瘦弱,脏兮兮的一件罩袍套在身上,看起来空空荡荡,放佛一阵风就能把整个人吹到天上去。

这倒并不是吴三桂有意苛待他们两个,相反,一路上吃的喝的并不匮乏。

因为他们一行人赴京所走的道路沿途,并非如同西北各地那样,还在闹着饥荒。

到了崇祯四年的时候,河南、河北两地依然贫困,可是经过了接连数年的大力移民和垦荒,他们沿途经过的各地官府,多多少少都还是有一些府库存粮的。

再说吴三桂他们还带着朝廷的圣旨和皇帝的手谕,不管沿途到了哪里,也从来不跟当地的官府客气,吃的喝的从不短缺,每到一地住的也都不错。

而且,罗汝才好歹还是钦命的锦衣卫指挥使司正四品的指挥佥事,这个身份吴三桂等人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是河南、河北沿途的官吏们,可不知道朝廷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自然得好吃好喝地伺候着。

因此他们如今这一副模样,完全是他们自己一路上茶不思饭不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给闹的。

不过这一路走来,自从过了保定府之后,吉珪就已经想开了,知道已经没有了机会。

河南各地也好,河北各地也好,崇祯四年春旱依旧,只是他们沿途所经的各地,到处都有成群结队的乡勇团练,在本地官府的主持下疏通沟渠,挖掘深井。

等到他们这一行人,过了保定府之后,大明朝京畿之地的城镇,一派商旅往来店铺林立的面貌,就是乡野之间也是阡陌纵横物阜民丰的景象。

所有的这一切,都让吉珪深受触动。

吉珪是读过书的,虽然连个秀才都不是,但是其县衙小吏的出身,却也让他有了与罗汝才不一样的眼光。

自从过了潼关之后,这一路所见所闻,与他数年前所见所闻的情形大为不同。

这些地方的干旱依旧,甚至不下于陕甘之地,可是这些地方的民心却已经安定了下来。

再也不是过去那种饿殍遍地、流民遍地,只差一把火就能烧起来的一堆干柴了。

吉珪想着离开陕西之后一路上的见闻,苦笑着摇了摇头,侧身对罗汝才低声说道:

“将军啊!时至今日,夫复何言!吉某陪着将军一路行至此地,沿途所见所闻,与陕甘等地已是大为不同!天地虽旱,可民心未乱啊!

“以吉某之见,这天下板荡数年,恐怕终究还是天命在明!也是朱天子天数尚在,命不该绝!

“若是将军今日信得过吉某,就请听吉某最后一言,还是断了过去的念想为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