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八十二章 箭在弦上(1 / 2)

第八十二章 箭在弦上

公元590年7月份,漠北草原。

东北部一个角落里,熬过了寒冬,绿意盎然,如同镜子般的湖泊,盛开的鲜花,焕发着无限的生机。

也如同艰难熬过去了灭族冬天的东突厥一样,重新焕发了生机。所有东突厥的百姓都在感谢着狼神的庇佑,当然,也在心底里感谢着一个汉人——虞世基。

去年冬天,西突厥的达头可汗,没有按照隋国的意思,去一举消灭东突厥。

唉,不要误会了,不是达头可汗有着同族之情谊,而是忙着消化已经吞并了的东突厥地盘和隋国送出的西北一片草原。

真实情况就是,西突厥在公元589年尚不具备统一草原的实力,所以,狡猾的达头可汗只是跟在隋国后面去拿地盘,最多偶尔协助一下。

今年,已经消化掉了胜利果实的西突厥,有能力完成达头可汗恢复草原统一突厥部落的梦想。

隋国北方统帅杨林,秉持着隋文帝杨坚的要求,在击溃了东突厥部落后,持续骚扰灭杀,企图一举消灭这个南方陈国的姻亲草原部落。

对于跟在后面吃便宜的西突厥,无可奈何。相比于和陈国联姻的东突厥,西突厥的威胁就不那么大了,可爱多了。

可惜,冬季寒冷恶劣的天气,巨大的风月,使得隋国的军事行动同样难以展开,收效甚微。

春季、夏季的到来,杨林派人侦查东突厥的情况,发现东突厥部落已经远远北撤,且实力势微。

加上西突厥随着壮大隐隐有着更加强烈的野心,暂时放弃了北上彻底消灭东突厥,让达头可汗渔翁得利的想法。

而且,深入北方草原,补给线太长,成本太高,需要获得皇帝的支持才可以。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北方边境呆了大半年的杨林把军务交给了杨爽,回来洛阳休养一下,顺便和皇帝面对面商量一下接下来的草原政策。

他也收到了南方建康战场的战报,或许,皇帝需要自己去南方战场也不一定。

..........

东突厥,陈国的尚书仆射虞世基正躺在草地上,翘着二郎腿,眯着眼,晒着太阳。

享受着这难得地轻松时刻。

自去年临危受命,带着陈国的人来到了陌生的塞北,虞世基就没有停止过,无论是身体上还是思维上。

身体上,花了大力气教会了不少聪慧的陈人学会了突厥语言,让自己从繁琐的翻译工作中解放了出来。

思维上,还亲自参与指挥建造了大量的地窖来储存食物,并且为东突厥寻找到了新的宜居地点。

被击溃了东突厥总部的他们那里来的食物?虞世基厚着脸皮,向四周势力求救,最后,从高句丽那里获得了支援,得到了不少可以长时间储存的食物,比如辣白菜。

此时的高句丽王也有着野心,不希望出现一个统一的突厥部落,也深深忌惮着隋国。

就算是这样,东突厥依然死了两成的人,回归了他们的狼神怀抱里。

想到自己从突厥部落的百姓中明白,冬天里,草原上冻死饿死人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归根到底是它恶略的天气条件。

这也是,北方突厥为什么老是想着到南方汉人那里去打秋风,完全是为了部落,当然夹渣着统治者的野心。

“虞世基大人,首领喊你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