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古人还有用茶枯洗发的。
茶枯饼通过油茶籽榨油后残渣压制而成,虽然看起来很脏,但因其具有杀菌去污的能力,一直是古人的洗发佳品。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南方女性还在用茶枯洗发。
古人还有用草木灰洗头发的。
草木灰属于碱性洗发剂,可以去油止痒。
草木灰中富含碳酸钾,对油脂有很好的吸附效果,用草木灰洗头发可以让油腻腻的头发变得干净清爽,非常适合油性发质。
另外,古人还有许多取材容易的洗发用品,据说先秦时期已经有人开始用淘米水来洗头发了。
还有用醋洗头发的,我小时候就见过我妈妈用醋洗头发,洗完后,她浑身充满了酸味。
14古代男子有哪些发型
上一篇咱们讲了,古代的男子也是长发及腰的。
但在公众场合,一般不会让它飘起来,而是要把头发梳起来盘成发髻。
古代男子的发式,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而且更多体现的是社会的象征意义。
每个时代的社会情况不同,男子的发式也随之演变。
上古时代,没有礼教约束,男子的发式比较放飞自我,头发都是散着的,被称作“披发”
。
慢慢地,中原地区出现了将头发梳起来盘成发髻的习俗,被称作“绾髻”
。
绾髻就是把头发都集中拢到头顶,在头顶盘出一个发髻,最开始是一个小团状,后来逐渐变成锥子状,也称“锥髻”
。
古人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发式,可能因为这样方便劳动。
周朝制定礼法,确立了冠服礼俗制度,男子的绾髻也成为定制。
绾发时将头发全部束至头顶,然后戴个小冠,并用笄(也称“簪”
)横穿冠下的小孔把发髻固定住。
身份低微的人,就用一块包头布把发髻包裹起来。
小孩子是不绾发的,一般是散着或者梳小辫子。
等到20岁成年了(民间多在15岁),就要举行成人仪式,名曰“冠礼”
,意思就是可以绾发加冠了,所以从古人的发型也能看出他们的年龄。
古人的绾髻束发是全束的,不会留下一部分散着。
今天的古装剧中,很多男子是半束发,一半梳成发髻,一半散着飘在脑后,看起来飘逸帅气,但这不符合真实的历史。
刚才说过,发式还具有社会功能——区分华夏和夷狄。
绾髻束发是华夏正统的标志,只有被看作是夷狄的少数民族才会散发或编成辫子。
中国古代只有在南北朝时出现过半束发,那时候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游牧民族盛行的披发对中原产生了影响,开始流行半束发的发式。
半束发是胡汉结合的表现,存在的时间很短。
△游牧民族的髡发留辫样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