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靖康就是北宋最后一个皇帝宋钦宗的年号。
用年号纪年的好处是可以迅速知道大致时间段,但确定不了具体时间点。
而干支纪年能够确定时间点,所以很多大事件都以干支纪年命名。
比如甲午战争,甲午年是1894年;戊戌变法,戊戌年是1898年。
但干支纪年60年一轮回,对于时间久远的事,就可能会弄混。
所以古人也会将年号纪年与干支纪年组合使用,年号在前,干支在后,这样纪年就能更加准确无误。
比如《核舟记》中的“天启壬戌秋日”
就是这种组合纪年法。
古代其实还有一种“大事件纪年法”
,以大人物出生的年份或大事件发生的年份为纪年起始。
比如黄帝纪年,即以黄帝创制历法那年为纪年元年。
辛亥革命时,就曾以公元前2698年为黄帝纪年元年,使用了一段时间的黄帝纪年,随后被公元纪年取代。
民国时期还用过民国纪年,就是以民国建立那年为元年,这也属大事件纪年法的一种。
今天的中国台湾地区依然使用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并用。
因为这个纪年方法的问题,王老师还闹过一个笑话。
当年读大学时,我接待过一个台湾大学生夏令营。
接待时发现其中有一美女,遂暗中观察,发现她佩戴的名牌上写着出生年份为“76年”
,我以为是1976年,当时就蒙了——难道她是老师?一问才知道,此“76年”
为台湾地区的“民国七十六年”
,也就是1987年。
纪年方法的演变,体现了历史与文化的变迁,也体现着文明的传承。
然而,近年听说有人提议要恢复中国传统纪年方法,更有甚者主张停用公元纪年,美其名曰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但我觉得这种形式主义要不得。
已经进入历史的东西,我们尊敬与研究是对的,但真要把作古的东西从历史尘埃里扒拉出来接着用,那就有点哗众取宠了。
34元旦与阴历、阳历的起源
“元”
,意为开始、第一。
“旦”
,意为早晨。
元旦,就是新年第一天的意思。
元旦作为节日,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只是最初不叫元旦,而叫元正、元日、元辰等。
“元旦”
第一次出现是在唐朝。
但是古代的元旦和今天的元旦并不是同一天,因为古代的历法与今天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