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清朝乾隆年间,湖广、江西地区一石米的价格在一两半与二两银子之间。
清朝的一石和明朝大致相当,大约合今天145斤。
按照今天的米价作为衡量中介计算,清朝的一两银子大约合今天350元。
历史学者戴逸在《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中指出:乾隆时期的中等农户,年收入约三十二两银子。
我们再来看看今天一户农民家庭的年均收入有多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 432元。
如果按照一家两个大人计算,2017年一户居民家庭的平均收入在27 000元左右。
如果清朝的三十二两银子与今天的27 000元相当,那清朝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大约合今天的850元。
这两种计算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差距:用米价衡量,清朝一两银子合今天350元,用农民平均家庭收入来衡量则是850元。
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清朝中期人口爆炸,农村人口剧增,而生产力水平又没有质的飞越,人多地少导致米价上涨,农民生活处于贫困状态。
所以,乾隆时期农民的财富远不如今天,不能将二者简单等同计算。
历史学者张宏杰认为:清朝的乾隆盛世,是一个民众“饥饿的盛世”
,人均粮食占有量是秦始皇以来的历代最低水平。
康熙年间,米价才0.7两一石,到乾隆年间至少涨了一倍,相当于民众的财富缩水了一半,银子购买力就下降了一半。
显然,上面两种计算方式,以米价计算出的“一两银子合今天350元”
比较贴近乾隆朝的真实情况。
也就是说,清朝一两银子的购买力,随着时代的不同变化较大,在康熙时值700元,到乾隆时就仅值350元了。
以上就是通过购买力换算古代一两银子相当于今天多少钱,宋朝一两银子合700~800元,明朝一两银子合1000元,清朝一两银子合350~700元。
最后咱们得说明一下,用商品作为衡量中介来换算古代银子购买力,并不是十分科学严谨的做法。
因为古代的生产力水平和今天差距很大,古今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也大不相同,收入水平和贫富差距状况更不可同日而语。
另外,以米价作为中介,只能衡量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段内的购买力,因为古代的米价波动很大,可能会受粮食丰收或歉收的影响,还可能受自然灾害和战乱等影响。
所以,我们的计算只能作为一个参照,管窥古代的物价水平,更多则是满足一下我们的好奇心罢了。
51古人花银子如何找零
武侠小说里,有很多关于在饭馆吃饭的场景描写。
江湖侠客走江湖,吃完饭后经常甩下一锭银子后潇洒而去,找钱都不用!古人真的都这么阔绰吗?
前面讲过,银子在宋朝才开始在市面使用,明清时期才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也就是说,宋朝之前到饭馆吃饭,你付银锭都没人敢收,这就跟今天在饭馆付账用支票的感觉一样。
即使到了宋朝,饭馆使用银锭的概率也极低,因为银锭的“面值”
太大了。
银锭俗称元宝,一般有十两和五十两两种铸造规格。
宋代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合今天人民币七八百元,十两的银锭就是今天七八千元钱,五十两的银锭就接近四万元了!所以银锭主要用于储藏财富和大宗商品付款,很少在市面流通。
就像今人在饭馆吃一顿饭很难消费到七八千元,更不会不找零,除非花的不是自己的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