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唐代的官阶品轶制度(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

、政令之立案起草;门下负责审议中书之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尚书省为行政官署,其下尚分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置尚书(正三品)及侍郎(正四品上),此为三省六部制。

天子和中书令共同商议政务、行使立案。

立案所定的敕命原稿,在经过门下省同意后,方能交付尚书省实施。

中书为天子的权力,而门下则代表贵族的势力,故中央政府可以说是由贵族出身的大臣所组成的合议政体。

官吏的俸给通常分禄米和料钱,此外,并有职分田或防阁以维持侍从仆用人之费用。

另外官僚还有一特权,即犯了流刑、徒刑时可以官当来换刑,杖刑、笞刑则可以支付铜钱来赎罪免刑。

唐代初年,以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门下侍中、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共议国政,都是宰相。

宰相是辅佐皇帝总领天下大政的官员。

《新唐书-百官志》说:“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后来,因为唐太宗即位前虽曾任过尚书令,臣下避而不敢居其职,便以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门下侍中、中书令号称宰相。

据《册府元龟-宰相总序》说,自隋代以来,就有“或以他官参掌机事及专掌朝政者,并为辅弼”

唐代也因宰相品位尊崇,人主不肯轻易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并假借他官之称。

如唐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称“参议得失”

,或称“参知政事”

等等,名称不一,都是宰相之职。

《旧唐书-李靖传》载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中书令(《百官志》作仆射)李靖因足疾上表“乞骸骨”

,其言辞极为恳切,唐太宗为之感动,说:朕观古往今来,身居富贵,能知足者甚少。

纵然才能不堪,身患疾病,犹自强居职位。

公能识大体,精神诚可嘉。

于是,太宗除下优诏,令其在家调养外,又命其疾小愈,两、三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

贞观十七年(公元633年),太宗以李绩为太子詹事(东宫百官之长),并特加“同中书门下三品”

之衔,使其与侍中、中书令一样参预宰相职事。

从此之后,就有“平章事”

与“同三品”

的衔号,就是品级再高的官,也不例外,否则,就不能行使宰相的职权,只有三公、三师及中书令不加。

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以黄门侍郎郭侍举,兵部侍郎岑长倩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自此以后,“同平章事”

也成为宰相的衔号。

开元以后,为仆射者例不加“同平章事”

,结果就不能参与宰相机务,而被挤出宰相行列。

安史之乱以后,宰相名号又有了变化。

由于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升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为正二品,所以就废除了“同中书门下三品”

的职衔。

与此同时,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基本是藩帅兼领,几乎不单独作为宰相来设置,因此,唐后期的宰相名号基本上就是“同平章事”

了。

除三省六部外,还设有御史台(监察机构)、九寺(事务机构)、五监、诸卫、诸军。

九寺:长官为卿。

太常卿正三品,其余从三品;副长官为少卿,太常少卿正四品上,其余少卿从四品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狂神刑天电影世界穿梭门穿成病娇奸相的炮灰小妾我不是五五开成为影帝私生女之后我在神秘复苏里喝魔药沙雕攻在虐文世界搞钱真千金有读心术[九零]精灵大陆养成兵王八零之珠光宝气物以稀为贵大佬她在生存游戏里度假穿书后我被死对头娇养了半机械人类成长计划火影:开局一键强化当我穿成那些被渣的巨佬后[快穿]我,纣王他弟,拉着道祖搞事业民国之文豪崛起甜心V5:BOSS宠翻天黑粉五百万的影帝夫人又拽又凶某不科学的漫威科学家把惊悚游戏玩成修罗场[无限]天赐良缘之追夫记绝代仙王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