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毕竟,他这一世是地主家的傻孙子,是剥削阶级。
可前世,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人。
他们这一代人很幸运,生活在充满希望的年代,耳濡目染了一些事,三观基本固定了下来。
书本上学的历史,那些振奋人心、激情澎湃的口号,潜移默化印在了灵魂深处。
以至于做事说话时是现实主义者,骨子里却是理想主义。
景丹还在那感慨:“若诸家都愿像你家一般,分粮减息,以里仁为美,善待百姓,何愁本郡不治?何愁天下不安?”
听到这,第五伦下意识脱口而出:“若是不愿,就得让他们愿意!”
……
ps:求推荐票。
,!
子,萧言几乎都要拂袖而去。
第五伦家是小地主,一代代衰败,脚已经踩到了泥巴地里,与里民同列。
而萧氏传十余代皆为列侯,早就高高在上飞在云端中,再不接一丝地气了。
吃了一会,众人皆酒足饭饱,王元便起身,邀约大家做重阳之宴最重要的活动——佩茱萸登高。
登的却不是山,而是长平馆中的高台,台修在一座小塬上,能站下数十人。
登到台上后,秋风掠过平原,除了凉意外,还带来花苑中的菊香。
众宾客都头佩茱萸,跟随隗嚣、王元,临高而俯观,看着西边、南边一望无际的邛成侯庄园,奉承些阿谀赞美之辞。
第五伦却被东北方的场景吸引了目光,脚步不由自主走了过去,然后站在边缘,瞪大了眼睛。
这是自进长平馆后,景丹头一次见到,第五伦露出了惊异震撼之色。
他看到了一个割裂的世界!
……
如果说方才大半天,第五伦游走在一个充斥名贵奢靡的世界,如今,站在这富丽堂皇的巍峨高台上,才目睹了世界另一半的真相。
长平馆以东,一道高耸的堤坝之外,过去是澎湃的泾水干流,可现在却完全干涸,只余有烈日下龟裂的河床,好似一条扭曲的丑陋伤疤,将天地一分为二。
这条浑浊的大河来自黄土高原,素来以洪水猛烈、输沙量大著称,两年前因为雍塞而改道,转向东北方流去。
此事第五伦听祖父说起过,但当时感触不深,直到今日亲眼目睹,才知道那场水患有多猛烈。
东北方原本是一片富庶的农田里闾,却被改道的泾河所侵。
大水一冲,几十个村落、数千顷地毁于一旦。
如今第五伦能看到的,只剩一片狼藉的残垣,以及淹没在泥水里的田地,河边芦苇倒是长得老高。
这时候景丹也过来了,见第五伦这模样,知道他没来过县北,遂道:“前年秋,大霖雨,京畿水平地丈余,泾水大溢,郡北数县受灾。”
他压低了声音:“不过邛成候和萧、樊等十一家却未受损,只因他们提前在濒河处修了土垣,大水不能入,便席卷没有堤坝保护的穷闾民户,上万人流离失所。”
“当时张郡尹初至郡,前任留下了亏空,郡仓余粮不足五千石,只能挨家挨户恳求豪右,说服他们各自出点粮秣,但……”
“大尹亲自出面都没要到?”
景丹点头道:“邛成侯家出了一千石,萧氏出了五百石,其余各家多是两三百石。
至于樊氏,才肯拿百余石出来,还没伯鱼家的义仓多。”
百余石,那樊筑一件衣服都值这个钱吧!
这点粮自是杯水车薪,赈济出现了巨大的缺口,就在饥民们饿得拔树皮,准备流亡时,各家豪右似乎良心发现,纷纷派人带着粮食游走在受灾贫民中,表示愿意将粮食借给他们。
第五伦明白了:“那粮食,是高利赊贷吧。”
“没错,借一还二,甚至还三!”
景丹道:“朝廷当时正在北伐匈奴,南击句町,西平羌乱,边境驻扎了二十万人,关中粮价奇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