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
p;他前脚才支使王隆去翻阅辞赋自学,对第五伦却极上心,找来藏在家中的方言一书,耐心地说教。
“这天下方言,大致可分为十四区域。”
“秦晋为一系,梁及西楚为一系,赵魏自河以北为一系,宋卫及河内为一系,郑韩周自为一系……”
……
常安城郊的太学区舍处,刚来报到,准备在此游学一年半载的刘秀,正在面临一场刁难。
“你这前队人,名字叫甚么不好,偏要叫刘秀!
这不是让吾等为难么。”
来为他们登记名册的博士弟子趾高气扬,手持木牍毛笔,对刘秀、邓禹等人呵斥起来。
前队,是王莽更改的南阳新名,南阳人都觉得难听无比,好好的南方大都会,一下子变成里闾小村的感觉。
可却又没办法,与他们同病相怜的还有河东、河内、弘农、河南、颖川,六个难兄难弟被凑成了王莽的“六队郡”
,紧紧围绕着改名为“保忠信卿”
的洛阳城。
但刘秀万万没想到,新室改名居然改到自己头上来了。
原因无他,博士弟子说,国师公就叫“刘秀”
,二人重名了,于是他要求,刘秀平日里爱怎么叫怎么叫,却得重新想个名记在薄册上。
邓禹年少英才,有些不服,辩驳道:“只听闻天子登位,布名于天下,四海之内,无不咸避,却没听说过要为四辅三公避讳啊。”
听说国师公原名刘歆,正是为了避汉哀帝的同音名,才在二十年前改称“刘秀”
。
如今却是少年变恶龙,要将改名强加到别人身上了。
邓禹还是嫩了些,论掌故,哪里敌得过这些博士弟子,却见那弟子冷笑道:“前汉时还真有为外戚避讳的,禁中者,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
新室文母太后之父,大司马阳平侯名禁,当时避之,故从此以后皆曰省中。”
“如今国师公嫁女予太子,也算外戚,避讳情理之中,一字尚且要改,何况你是姓名一齐撞了。”
“再者,太学中不少博士皆是国师公高徒,若是他们拿着薄册念名,读到‘刘秀’二字,岂不是直呼师长尊讳,是大不敬了?休得多言,速速想个写上去,往后在太学中,你也多称字,少说名。”
这一席话,让素来谨厚的刘秀都忍不住捏了捏拳头。
他这名,是亡父取的,是岁县界有嘉禾生,一茎九穗,因名曰秀。
出生后三个月,告于舂陵祖庙,让祖先知晓,岂能随意改动,哪怕只是临时。
若换了刘秀的长兄刘伯升在,肯定大骂“这太学不上也罢”
,拂袖而走,继续琢磨他的复汉大计去了。
但刘秀不同,他的冷静能够胜过愤怒,终究还是松开了手,接过了笔。
但要落下时却又犹豫了,写什么呢?刘文叔?但在一堆单字名里,二字岂不是太违和。
博士弟子催促道:“快些,若是不愿,便离开太学,回前队种田去吧!”
是啊,种地,刘秀在老家就喜欢埋头在农稼里,赶着粮车去城里卖钱是他最快活的时候。
为此没少被自诩英雄的长兄刘伯升讥讽,拿刘秀与汉高祖那不成器的哥哥刘仲相比,说他没出息。
要不就刘仲?刘秀自嘲一笑。
可这也不行,因为刘秀同父异母的二哥真叫刘仲,在家里地位低归低,毕竟是兄长,这么做是轻视他。
要不,按照排行,刘叔?
博士弟子彻底失去了耐心,骂道:“莫要想了,当年,率礼侯刘嘉与前汉宗室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立了大功,于是天子赐姓曰王。
彼辈连姓都改了,你只在薄册上改个名算什么?”
姓都改了?连祖宗是谁都忘了么?真是屈辱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