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有些甲骨卜辞就更是奇怪,内容竟是祭祀商朝先王,特别是最晚近的文丁和帝乙,也即纣王的祖父和父亲。
祭祀的形式也完全是商式的,不仅使用牛、羊、猪,还使用人牲。
甲骨Hll:l记载,癸巳日占卜如何祭祀“文武帝乙宗”
(纣王父亲帝乙的宗庙),同时占卜是否适合一起祭祀成唐(成汤,商朝开国之王,生日也是乙日),方式则是“报”
祭(可能是在大鼎里煮熟)两名女子,还有猪和羊各三头,用血献祭。
甲骨H1L112记载,准备第二天(乙酉日)彝祭“文武丁”
(纣王祖父文丁),因为刻字磨损,用的祭品不详,方式是“裂”
(肢解);还有“卯”
(对半剖开)。
那么,周文王为何要祭祀商王的先祖?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其一,按照当时人的观念,神灵有选择祭品的能力,商王的先祖肯定不会享用周这种蛮夷小邦奉献的祭品。
而且,周人也不可能公然给商王的先祖建立神庙,在当时,这属于悖谬和僭越之举,消息一旦传到商朝,会给周人招来杀身之祸。
其二,无论史书还是考古,都没有发现周人有人祭的记录。
文王大宅内外从未发现有人奠基和人祭现象,垃圾坑里也没有抛散的人骨,整个周原都是如此。
其三,文王大宅地窖里的卜辞用的都是非常细微的刻痕,和殷墟甲骨很不同,所以这两片甲骨也不会是从殷都(商人)那里带来的。
也许,这是文王有机会去殷都时,偷偷地观察和学习了商人占卜和祭祀的全过程,回到周原后模仿商人的做法刻写的卜辞。
倘若真是如此,那他为何要这样做?今人已经无法找到标准答案,因为占卜预测和祭祀本身就是非理性的产物。
而且,周昌对此还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他不仅学习商人的甲骨占卜,还改造了易卦预测技术,创作了《易经》文本。
有些学者认为,文王大宅地窖里的甲骨含有更晚的内容,如周武王时期以及西周初期的成王和康王的卜辞。
但这些卜辞数量很少,更缺乏直接证据:对周朝来说,灭商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仅没有内容相关的卜辞,也没有后世子孙祭祀周文王的卜辞。
要知道,周昌在去世前才把都城搬到了丰京(今西安市西郊);之后不久,武王就开始建设镐京,灭亡了商朝。
也就是说,到这时,周原的文王大宅才变成王室家庙和周文王的纪念馆。
结果,到西周末年,整座建筑毁于一场大火(坍塌的土墙和屋顶残块呈现火烧后的破红色),甲骨因保存在地窖里,才侥幸躲过火焚。
保留在文王大宅甲骨上的文字,总量并不太多,且过于零星,但周文王另有一部传世著作《易经》,其包含的周人早期历史更多,只不过,需要新的解读方式,方能还原部分真相。
注释
1《史记?殷本纪》。
另《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古莘国在汴州陈留县东五里,故莘城是也”
。
其地在今河南省中部,接近商文化核心区,离夏都二里头也不太远,所以这个说法比陕西合阳说更可取。
2古史中关于周昌父子年龄的记载多不可靠,比如说周昌活了九十多岁、他十五岁开始生子,等等。
这种说法可能来自对《尚书?无逸》的误读,因周公说“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后人便错误地理解为文王“受命”
担任商族族长后又活了五十年。
其实“受命”
是指文王决心反商和称王,而“享国”
是指他担任周族族长。
“受命”
发生在周昌从殷都获释之后,之后数年他就去世了。
3《史记?燕召公世家》没有记载召公责的世系,只说他“与周同姓,姓姬氏”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