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设三司八州治辽东,这步迈得有些大,但这却是刘继隆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明朝的教训就在眼前,明代辽东在洪武、永乐年间都算安定,但由于人口太少而设都司管辖,也就是靠军户维持经济的军管区。
朱元璋和朱棣的想法如出一辙,试图用卫所军户开发辽东,然后等辽东情况差不多再转为民户,以此恢复辽东生息。
然而事情的走向与二人所想完全背道而驰,后续的皇帝不仅没有让辽东百姓繁衍生息,甚至废弃吉林船厂,放纵兀良哈三卫(朵颜三卫)南下。
此举导致臣属大明,且文明程度不低的海西女真遭受打击,本来被洪武、永乐两朝经营繁华富庶的六城之地被蒙古劫掠破败,明朝在女真中威信扫地,继而导致辽东需要承受女真、蒙古两面入寇。
军事不安稳,民生自然无法保证,军户南逃也就成为定局,人口不足则无法设立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
没有自己的三司,就代表辽东永远在行政上低人一头,民生治理无从谈起,毕竟不可能指望山东布政司会花大力气去治理辽东。
正因如此,哪怕如今辽东人口稀少,刘继隆还是坚定设下三司。
即便起初开支大些,但随着百姓不断迁入,辽东荒田不断开发,朝廷始终能从辽东收回成本。
眼下的气候即便相较盛唐来说十分恶劣,但也总比明清时期好多了。
清代靠上千万闯关东的百姓能在十九世纪中后期利用人力和畜力开垦上亿亩耕地,大汉即便没有那么多人口开发辽东,也总归不会差到哪里去。
毕竟大汉的人口主要还是在北方,产量地也主要在北方,这与明清两代是不同的。
想到此处,刘继隆的思绪渐渐飘远,而退出紫薇城的裴颋也没有多休息,只是在得到刘继隆旨意的翌日便出发返回了渤海。
待到七月中旬,裴颋方才返回了上京城,而大玄锡也按照约定开始撤兵。
三万渤海边兵,近万战死辽东城外,还有千余负伤死在城内。
三万大军折损三成,整支军队的士气早已跌落谷底,得知和谈成功并要撤回长岭府时,辽东城内的渤海将士纷纷喜悦叫嚷。
李居正最终带着不足两万的残军及三万多辽东城百姓撤回了长岭府,而对于城内不肯迁徙的数千汉家遗民则是选择放任不管。
八月末,汉军全面接管辽东主要的八座城池和九座山城,得遗民万四千余口,渤海更名为大汉渤海国,不可称陛下。
其国遵循大汉年号,其王若薨,则以大汉赐谥为主,不可僭越自称。
此战的结果令四周诸国诸部侧目,新罗、日本更是第一时间派出了使臣,乞请朝廷能准许派遣学子学习大汉华制。
对此刘继隆则是准新罗学子往日后辽东就学,日本学子往江南东道就学。
“臣叩谢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十月中旬,乾元殿庙堂之上,个头五尺出头,身穿不伦不类圆领袍的矮个子官员在殿上舞三圈,往金台拜三拜,与左右身材尽皆五尺逾的群臣形成鲜明对比。
这个头虽然不至于称呼为侏儒,但在此处也绝对可称垫底。
好在其人虽然个头不高,但长相还是可以称为端正,倒也不是什么歪瓜裂枣。
金台上的刘继隆看着眼前的日本使臣,心里并未有太多波澜。
日本国自大唐开成年间停罢遣唐使算起,已经有四十年未曾派遣正规国使。
若非大汉击败渤海国,日本恐怕会在十几年后彻底废除遣唐使。
想到此处,他继续看向眼前的日本使臣。
眼下虽然已经是日本颁布《杀生禁断令》的两百年后,但眼前的藤原广贞作为贵族藤原氏,身材并未有明清时期日本贵族那么矮,五尺三寸(≈164cm)还是有的。
不过日本派遣国使,向来以身材高大,容貌俊朗者为主。
这说明眼前的藤原广贞,差不多便是日本国贵族中相较于高大和俊朗之人了。
贵族高大之人都不过五尺二三,恐怕日本国内的那些百姓也就四尺七八或五尺左右了。
“朕欲遣舟船往极东探索四方,卿既前来,朕便以海军送卿归国,并寻海岛向东探索而去。”
刘继隆忽然开口,这令原本高兴不已的藤原广贞愣了下。
他有些担心这位洪武皇帝试图攻打日本,但又想到大汉的富庶繁华,顿时便抛弃了这种想法。
日本虽然也算人口大国,但即便其最繁华的平安京也比不上大唐任意州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