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轰隆!
!”
洪武十年秋九月,在北方战事告定的同时,西南的战事却因为皇帝的旨意而被提上日程。
尽管高骈已经对汉军熟悉,但挡在汉军与大礼之间的山川却不会因为汉军的兵器犀利而消失。
为此,高骈发剑南、山南西、黔中、岭南等四道十万大军,四十万民夫,自各道起运火药五十万斤,粮草辎重无数,以黔中为主攻,剑南、岭南为副攻,于九月二十五日开拔进攻。
发动如此规模的军队与民夫来攻打大礼,上次还是前唐的天宝战争,而结果则令人失望。
如今大汉刚刚立国,四方蛮夷大多都被汉军兵杖教训过,而大礼是为数不多几次入侵大汉被击退,但是又很快卷土重来的势力。
如今十万汉军及四十万民夫分四路向大礼进攻,这使得大礼压力骤增。
阳苴咩城上空阴沉的天气和时不时作响的闷雷,似乎表示着着此刻整个大礼国所承受的压力。
“高骈率兵马近二十万进驻朱提,粮草辎重转运不断。”
“会川的张武聚军民数万,有渡水攻剑川之举,不可不防。”
“岭南的李阳春兵分两路,一路以其亲率数万军民,自田州(百色)开拔通海而去,一路以邓俨亲率数万军民,自安南沿礼社江(红河)攻来。”
五华楼内,祐世隆听着清平官董成的禀报,面上虽然依旧波澜不惊,可心底早已掀起惊涛骇浪。
他们自然摸不准汉军的兵马数量,也知道如今探查的数量包含了民夫,但具体包含多少,这关乎大礼国运。
好在大礼通过几次入寇,大概知道同等距离和路线下需要多少军队需要多少民夫,因此董成在停顿片刻后继续说道:
“以臣与赵清平、范清平所算,汉军应在十五万以内,民夫最少是军队倍数。”
“刘继隆举众多兵马来攻,显然是准备灭亡吾国。”
“臣以为,刘继隆虽雄才,然其年过半百,吾国只需暂时臣服大汉,待刘继隆驾崩再行兵戈也不迟。”
董成话音落下,赵诺眉与范脆些也先后走出作揖道:
“陛下,吾国近三十年间阵殁将士足有八万之多,几乎家家戴孝,先帝攒下的钱粮也被消耗殆尽,如今国库可用之钱粮不足四百万。”
“臣以为,适时向大汉臣服,以此示好大汉,求得吾国百姓休养生息。”
“待到数年之后刘继隆驾崩,吾国国力恢复,钱粮充足,再行出兵亦不晚。”
“更何况南边的桑谜(真腊)与西边的僬侥(骠国)蠢蠢欲动,朝廷可趁着与大汉停战的机会,南下从两国掳掠群蛮北上,充实国力。”
“陛下,臣附议,汉军兵器古怪,威力巨大,哪怕朝廷可以依托山川险阻来坚守,但若长久交战,朝廷必然支撑不足,更何况吾国许多部落都有抗拒之心,届时恐怕不易征召。”
二人话音落下,随即便将目光放在了祐世隆身上,而四十岁的祐世隆也不似二十几年前那般稚嫩了。
当年的他年轻气盛,且大礼西边的骠国,南边的真腊都被狠狠收拾过,就连占婆都偏向南诏,而且国库充盈的几乎装不下任何粮食。
这种情况下,他才毅然决然与大唐交战,并且将成都以南的诸州百姓尽数掠走,再扬大礼雄风。
可是如今国库空虚,大汉正值鼎盛,加上国内白蛮与乌蛮矛盾重重,南边的骠国与真腊小动作不断。
如果继续坚持与大汉作战,大礼确实会有灭国的风险。
想到这里,纵使心中不愿,可祐世隆还是点头道:“吾愿削去帝号,将国号改回南诏,归还昔年所掠汉民,向大汉求和。”
“陛下圣明……”
堂内众多官员先后开口,随后便定下了出使大汉的使团和官员。
只是定下这些事情容易,难题在于如何熬到大汉愿意结束停战。
如果求和期间,他们的兵马无法挡住大汉的兵锋,那刘继隆自然不会接受投降。
正因如此,他们必须得将战线维持住,哪怕后撤,也不能撤退的太过离谱。
想到这里,祐世隆便吩咐道:“征募各部群蛮,以段宗榜率军三万兵马坚守剑川,以杨缉思率七万兵马坚守拓东,令杨酋庆率群蛮袭扰攻入通海的岭南汉军。”
“陛下圣明……”
依旧是唱声传来,但祐世隆的心情却并不好。
他见识过汉军火器的厉害,因此近两年来都没有出兵袭扰大汉。
如今大汉将渤海、契丹、奚部都击败,西边的多康吐蕃又是大汉的臣属,这些情况摆在面前,他实在没有什么自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