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只是在此之前,刘继隆还是需要先解决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的人口问题。
想到此处,刘继隆放下奏表,头也不回的对西门君遂吩咐道:“告诉广东布政司,令人快马将各类作物种子在当地种植,种植的方法在偏殿书架第三层的《农政新书》中……”
红薯玉米和土豆等作物都需要脱毒种植,虽然记忆已经模糊,但刘继隆还是记得自己前世小时候是如何跟随家中长辈种植这些作物的。
好不容易弄来的作物,可不能毁在不懂种植的人手中。
《农政新书》是刘继隆很多年前便已经写下的书,其中包括了美洲这些新作物的种植方法,以及如何在本土筛选良种、育种,制作为食物的各种方法。
在朝廷的大力推广下,这些作物几年后就能培育出能适应本土种植的良种,再往后就只需要将这些作物推广到山地较多的云贵、东北山区就行了。
这个时代的东北平原还是沼泽,想要开垦还是太难了,倒是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的那些山地丘陵十分适合种植这些作物。
至于将这些作物推广到其他地方,那自然要适当推广,但也不用当成头等大事来推广。
米麦终究是汉家的主要粮食来源,红薯土豆和玉米的产量高低不一,除了红薯外,其它两样作物的亩产也就和粟麦相差不多。
若非如此,清末的三大作物种植面积也不会那么小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眼看着云南收复大半,海外作物也带回了本土,京察更是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一时间,刘继隆只觉得自己肩头的担子轻了不少。
如今是洪武十二年,自己已经五十有二了,虽然外貌上依旧看上去不过三十五六,但身体实打实的已经感受到了时间的力量。
现在的大汉,只需要按部就班,似乎就能按照自己定下的路线,跨过历史上数百年的弯弯绕绕。
“朕有些乏了,奏表等午休过后再处置吧。”
“是……”
见刘继隆说自己有些累了,西门君遂当即便跟着他走下金台,送他去偏殿休息的同时,令人将《农政新书》抄录并发往岭南。
时间不断过去,在刘继隆感到疲惫的同时,京察的事情也闹得越来越大……
这场由刘继隆亲手点燃,刘烈执炬的京察大火,已烧到了最炙烈的关头。
如今火势最凶、最难以掌控之处,莫过于陇右与东畿。
距离洛阳千里之外的临州狄道城,作为大汉龙兴之地的城池,它此刻全然失了往日的熙攘与尊贵。
三月春风卷起的不是沙尘,而是满城的肃杀之气。
长街之上,时有着扎甲的北衙骑兵护送着马车隆隆驶过,车轮碾过青石板路的声响。
百姓们纷纷低着头快步行走,而左右坊墙内的贵人们,则是藏匿在酒肆的二楼与楼阁之中,咬牙切齿的看着北衙骑兵押送马车向城外走去。
“这又是谁家府上?”
“是华阳县伯家阿舅!
听闻藏着百顷田产不放籍,还纵着恶奴打杀了三户庄户……”
“嘶……这是月里第几家了这是?”
“如此频繁,哪还算得清……”
“哼!
自打二月里殿下坐镇狄道,城里有头脸的勋臣送走多少拨了!”
“猪犬的家伙!
真要绝了某等活路不成?!”
“朝堂呢?没人往御前递奏表么?”
“自然有,但此事本就是圣人纵容,相公与公侯们又如何阻止……”
身穿锦袍的十余名青年聚集在楼阁雅间,话语声中充满了恐惧,以及对于刘烈赶尽杀绝的恨意。
在他们看来,这世道何人不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