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义山,还记得昔年陇右治理之功吗?”
“自然……自然记得!”
见刘继隆提及陇右往事,李商隐深陷的眼窝中仿佛燃起一丝微弱的光亮。
他枯瘦的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座下的被褥,嗓音陡然拔高了几分,带着一种回光返照般的亢奋:
“陇右之地草肥水美,但水利堰堤皆因吐蕃不善治理而废弃。”
“臣当年奉陛下之令,担任凉州刺史的同时,率军民数万,开千顷荒田,修渠三十里,堰堤十二座。”
“当时许多臣工觉得臣名不副实,是臣住在衙署,亲自下乡,才让诸多臣工承认了臣。”
他断断续续的说着曾经在凉州的功业,语速急切,仿佛要将毕生最扎实的功业尽数掏出来。
“臣还记得,当年麦熟之时,百姓箪食壶浆,与臣在草棚共饮,每每想起这些事情,臣都羞愧于早年浮躁。”
“若是能在陛下起于微末时投靠,陛下东进之旅兴许会更为顺利,也不会拖得那么迟……”
他将往事细节如数家珍的说了出来,半个时辰的光景就在这混杂着自豪与病气的叙述中流淌而过。
最终他似乎是耗尽了气力,咳嗽一阵后便在李景阳的搀扶中靠在了榻上,眼神中的光彩迅速黯淡下去。
“陛下,臣……”
他还想再说什么,刘继隆却摇了摇头,起身为他掖好被角,声音沉缓而有力:“义山之功,于国于民,朕与天下,皆不敢忘。”
“汝且好生静养,勿再劳神,朕等义山康复后,与义山汝一同返回河西。”
他的安抚声,仿佛有什么别样的作用,使得李商隐眼皮沉重,昏昏欲睡。
见他彻底闭上眼睛,刘继隆这才拖着沉重地脚步,走出了充满病榻气息的卧房。
“陛下……”
门外,太医正躬身屏息等候,额角尽是细密的冷汗。
“汝不必内疚,如实道来便是。”
刘继隆的声音听不出情绪,目光却如实质般压在太医身上。
太医见他询问,只能硬着头皮,声音发颤的回应道:“陛下,李相病入膏肓,五脏皆衰,已是…已是油尽灯枯之象。”
“臣虽然手段百出,却也无法救治,李相身体只在朝夕之间,全看、全看李相自身意志,还能撑多久了……”
太医话音落下,跟着刘继隆走出的李衮师与李景阳面露哀色。
刘继隆站在原地沉默,周遭空气仿佛都凝滞了。
良久之后,他缓缓看向旁边垂首侍立、面带悲戚的李衮师和李景阳,声音发干道:“汝二人,好生照料义山。”
“若有任何事情,可直接持玉牌入宫,奏表于朕。”
他话音落下,刘烈则是递出了一块玉牌,由李衮师双手接下。
“臣谨遵圣谕……”
李衮师与李景阳这对父子哽咽应下。
刘继隆则不再多言,转身走出了王府,登上了候驾多时的车舆。
刘烈紧随其后,并示意銮驾起行。
接下来的时间里,车厢内一片沉寂,只闻车轮辘辘之声。
刘烈偷眼觑看自家阿耶,只见他面沉如水,目光投向窗外,却并无焦点,显然是沉湎于与李商隐过往的回忆与即将逝去挚友的哀伤之中。
沉吟良久,刘烈觉得需要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也需让自家阿耶从伤感中略略抽离,便斟酌着开口,禀报起政务:
“阿耶,南边诸道京察已有四月时间之多,期间虽有零星世家豪强倚仗坞堡私兵作乱,然皆已被各地有司迅速派兵镇压,未成气候。”
提到此处,他稍微顿了顿,余光见到自家阿耶目光微转,这才继续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