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三天清晨,朱远航带着一组人员前往阿依库勒乡中心小学。
这所学校的教室破旧,课桌椅陈旧不堪,操场更是尘土飞扬。
学生们穿着朴素的衣服,脸上却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
“孩子们是最不该被忽视的。”
朱远航走进教室时,低声说道,“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钥匙,我们必须想办法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
他与校长交谈后得知,该校师资严重短缺,尤其是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几乎无法正常开展。
朱远航当即表示将联系相关教育基金会,争取尽快配备远程教学设备,并组织志愿者教师队伍进行轮岗支教。
“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点在任何地方都不例外。”
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修几间教室,而是要构建一个完整的教育支持体系。”
下午,他们又走访了乡卫生院。
这里的医疗条件同样堪忧,药品种类有限,医生人数不足,许多常见病都要转诊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医院。
“健康是基本权利,不能因为地理偏远就被剥夺。”
朱远航在调研笔记中写道,“必须加快推动‘远程医疗’平台建设,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最基层。”
回到乡政府后,他立即指示团队起草一份关于“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与医疗服务提升工程”
的初步方案,并承诺将尽快提交给相关部门审批。
“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做成样板。”
他对张文斌说,“如果能在皮山县取得突破,就可以推广到整个南疆地区。”
调研工作的最后一站,是一次特殊的座谈会。
朱远航特意邀请了十多位来自不同村落的群众代表,包括农民、牧民、个体经营者、返乡青年等。
他希望通过面对面交流,更全面地了解基层的真实诉求。
座谈会上,气氛一开始有些拘谨,但随着朱远航亲切的话语和真诚的态度,大家渐渐放松下来,纷纷发言。
“我们最担心的是孩子上学难、看病难。”
一位老农率先开口,“还有就是年轻人找不到工作,都往外跑,村里越来越空。”
“我们也想留下来建设家乡,可机会太少。”
一名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补充道,“希望能有更多政策扶持,让我们安心扎根。”
朱远航认真倾听,不时记录,并耐心回应每一个问题。
他特别提到即将启动的“千名乡村治理骨干培养计划”
和“柔性人才引进机制”
,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家乡发展。
“治理现代化,不是少数人的事情。”
他说,“它关乎每一个人的未来。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座谈会结束时,已是黄昏。
夕阳洒在乡政府门口的小广场上,映照出一片金黄。
朱远航站在人群中央,与村民们合影留念。
那一刻,他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这次调研虽然辛苦,但值得。”
他对张文斌说,“我们不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夜色渐浓,朱远航回到房间,打开笔记本,写下这样一句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