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另外,陈飞心中那种令人窒息的恐怖感觉,也一下弥漫了全身。
必须使出最后的大杀器了!
不然就只能弹射跳伞!
不过,在这么高的地方跳伞,相当于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上跳伞,就算跳下去没被摔死,只怕也要被冻死,跳伞也不能在这儿跳,除非万不得已。
陈飞决定使用拖曳式主动雷达诱饵。
拖曳诱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机上的牵引装置拖曳着诱饵,使这个诱饵既脱离飞机,又与飞机有相同的运动特性,不会像箔条那样很快就会被现代导弹的主动雷达导引头识别出来。
载机释放这种诱饵,等于形成一个虚拟的双机编队,通过机动让拖曳诱饵这个“虚拟僚机”
更靠近来袭导弹,并利用导引头抓大放小的特性,抓住信号特征更强的诱饵,实现“丢车保帅”
。
拖曳装置其实跟航空武器试验训练领域的一位老朋友——航空拖靶非常相似,并不复杂;
如果只是把靶标换成一个增大诱饵本身信号强度的角反射器,从技术上确实不难,但角反射器很难做到在多个角度上的“演真扮像”
,容易被现代雷达导引头识别出来,特别是面对来袭的导弹时,一个不会放干扰的“僚机”
显然欺骗性不足,除了拖累载机的机动性之外起不到太多作用。
所以现在一般说拖曳诱饵,指的都是自带干扰机的trad。
其原理是通过载机与诱饵之间的拖曳线,将所需发射的干扰信号传递过去,诱饵上的发射机由此模拟出与载机类似并更强的、带有干扰条件的雷达信号特征,这样trad就与同样在释放干扰的载机共同组成一对“虚拟僚机”
。
在国内外的各种实弹靶试中也发现,虽然目标与诱饵之间运动姿态的相对一致性,使得即使是采用脉冲多普勒原理的导引头在远距离上也难以识别;但随着导弹与目标诱饵距离接近,导弹和目标的连线与导弹和诱饵的连线之间的角度越来越大,一些速度分辨能力较高,探测范围较大的的导引头识别出诱饵的概率明显增加。
在实弹对抗中,另外一些仍保留指令制导技术的地空导弹系统则使用了另一套打法:在雷达系统的性能不如先进型号的情况下,通过指令控制,让导弹以跟踪诱饵干扰源模式、结合更改目标参数的前置法攻击挂载trad的靶机。
其逻辑是既然无法让导弹导引头识别出目标和诱饵,反正诱饵又不可能“拖”
在飞机的前方,那么根据现有trad的拖曳绳长度,以及目标诱饵相对阵地的航向,在使用前置法的同时加一个“提前量”
,理论上确能提升毁伤概率。
陈飞现在用的就是这样一种比较先进的拖曳式主动雷达诱饵。
他一通猛虎操作,那一枚导弹终于是轰隆一声被引爆了,巨大的冲击力令得陈飞的战斗机一阵颤抖,差一点还发生了侧滑,幸好陈飞及时压杆蹬舵,这才把飞机姿态进行了修正。
他虽然甩掉了后面的追兵,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安全了,因为很快,预警机发来警告:“老鹰,你前方三点钟方向,七十公里处,龙尔美山脉后,一个两机编队正在升空,推测他们会在那里伏击你,务必小心。”
陈飞的机载雷达虽然一直开着,但因为山脉的阻拦,那一个两机编队他根本看不见。
不过还好,他还有预警机的支援。
而且,越靠近基地,他们的预警机的预警能力也就越强,他就会越安全。
但想要安全返回基地,暂时还是不能奢望的,除非他能把前面的这一仗打赢。
陈飞看了一眼油表。
妈的!
燃烧只剩一半不到了,根本飞不到三江基地。
想了想,他用无线电道:“天宫一号,我的燃油所剩不多了,你们得为我想一个办法,要么就近给我找一个机场备降,要么你们派一架加油机给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