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夏收过后,情况并未好转。
全国各地灾害频发,包括旱灾、洪涝灾、病虫害、冰雹等等,可谓百年一遇。
尤其是几个产粮大省旱情严重,持续了好几个月,一些重灾区几乎没有收成。
据统计,受灾面积达9亿亩,占全国耕地一半以上。
其中4亿亩遭受重灾,不少农田颗粒无收。
(注1)
粮食供应紧张,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
上面提出,全民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
同时,缩短战线,保证工业生产。
这么一来,除了一些重点项目,基建都停顿下来了。
在工地上会战的青壮劳力,都返回农村抢收补种。
(注2)
城镇居民也受到了影响,口粮定量减了。
像田大旺这样的机关干部,一个月减了两斤,按照二十六斤的标准。
孙梅英也减到了二十四斤。
国家领导人都减了定量,老百姓还有啥说的?
国家对学生很照顾,还是原来的标准。
田小苗一个月二十八斤,五一九岁了,口粮标准十九斤。
三子刚满六岁,一个月十六斤。
有攒下的存货打底,基本上够吃。
这是生活在稻米区的优势,早稻、晚稻一年两熟,还有蔬菜、油料供应。
虽然比不上过去,可也很不错了。
北方就没这么幸运了。
以杂粮、面粉为主食,受灾更严重一些。
尤其是农村地区,不像南方物产丰富,一旦遇到大面积干旱,地里可是啥都不长。
靠山村也遭受了旱灾。
田秋山带领社员们抗旱保收,靠着肩扛手提,硬是从河沟里挑水,把庄稼浇了几遍,好歹收了一些粮食。
社员们的自留地去年就归还了,也有一些产出。
有了粮食,心里就踏实。
田老汉攒下的东西,总算接上趟了。
他跟袁氏很节省,春荒的时候,才拿粮票换了半口袋细粮,偷偷摸摸地吃几口。
田大顺和田大壮在镇子上吃食堂,比村里稍微好一些。
这是各村调集的粮食,除了交给县里的,都在公社仓库里存着。
为了节省体力,他们很少回村。
偶尔回来一趟,就从怀里掏出几个高粱面饼子,分给娃娃们吃。
许凤莲家人口多,负担重,整天为吃的犯愁。
吕秀蓉家人口少,几个闺女都出嫁了,杠子也去部队上了,相对好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