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多个国家暂停共感设备民用许可,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伦理边界。
就连曾大力支持吕睿的科技巨头也开始distancing自己,生怕被牵连。
风暴中心,吕睿却异常平静。
他在一次直播中面对数百万观众,只说了两句话:
“如果有人滥用这项技术,那错的是人,不是技术本身。”
“但我愿意承担全部责任??从今天起,我关闭个人权限,不再直接接入任何人的记忆。
除非对方亲手递给我一枚怀表。”
此后,他成立“导演守望团”
,由七人组为核心,招募来自不同国家、背景、职业的志愿者,担任共感内容的伦理审查官。
每一位申请使用Lightwell的人都必须经过三人以上实名审核,并签署包含退出机制、情绪缓冲、记忆模糊化等保护条款的协议。
他不再是一个掌控全局的“神”
,而成了规则的守护者。
一年后的春天,新芽农场迎来第一批访客。
一群来自叙利亚难民营的孩子,在国际公益组织的帮助下抵达这里。
他们大多从未见过雪,更没看过电影。
吕睿没有给他们播放《母亲未完成的剧本》,而是打开了一间特别搭建的共感小屋。
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张椅子,一台老式放映机,和一面空白墙壁。
他对孩子们说:“今天不看别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讲你们的。”
起初没人敢动。
直到一个小女孩颤抖着走上前,坐了下来。
她闭上眼,戴上设备,开始讲述自己逃亡路上看到的最后一棵树。
她说那棵树倒在战火中,树枝像手臂一样伸向天空,但她记得,春天来时,树根还在发芽。
五分钟后,影像投射在墙上:焦土之中,嫩绿的新叶破土而出,随风轻摆,如同无声的舞蹈。
全场寂静。
接着,第二个孩子走了进去,然后第三个、第四个……
那一天,共感小屋生成了十七段全新记忆影像,最长的持续了四十三分钟,最短的只有十一秒。
它们没有标题,没有署名,只在结尾浮现一行字:
>“这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它属于讲述它的人。”
当晚,吕睿独自坐在火炉旁,翻阅这些影像的日志。
他发现,有几个孩子的记忆里出现了同一个身影??一位穿白大褂的女人,在废墟中分发药品,帮受伤的小孩包扎。
她的脸模糊不清,但动作温柔坚定。
他的手指微微颤抖。
他知道那是谁。
不是幻觉,也不是程序错误。
那是母亲的研究成果早已扩散到世界角落的证明。
当年她未能完成的“情感延续实验”
,如今正以另一种方式重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