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她穿着灰蓝色衬衫,扎着马尾,声音清亮而坚定:“我认为艺术不该服务于即时的政治需要,它应该面向人的尊严。”
话音刚落,镜头外传来呵斥声,画面剧烈晃动,随即黑屏。
三秒后,AI根据现场多人回忆与笔记,重构了接下来发生的事:两名工作人员强行将她带离会场,她的鞋掉了一只,留在会议室门口。
而主席台上,有人冷冷地说:“这种人,以后不要再请来了。”
这段影像没有任何血腥场面,却比任何暴力都更具穿透力。
“发布吗?”
陈默问。
“先传给她的家人。”
吕春说,“让他们决定。”
三天后,那位作家的女儿回复:“我妈去年走了。
她临终前还在写一本没完成的书,名叫《未寄出的信》。
她说,希望有一天,有人替她说完那些被迫中断的话。
现在,我替她谢谢你们。
发布吧,让更多人知道,曾经有人这样活过,这样说过,这样被silence过。”
《回声》预告片上线当日,播放量破纪录达到三千二百万人次。
不同于以往作品的情感宣泄,这部影片呈现出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肃穆感。
每一个镜头都在提醒观众:你看的不只是过去,也是现在的倒影。
与此同时,一股反扑悄然成型。
某权威官媒刊发评论员文章,题为《警惕以“记忆自由”
之名行历史虚无主义之实》,文中质疑“某些民间组织擅自重构历史场景”
的合法性,称其“可能引发社会认知混乱”
。
紧接着,三家支持“光库”
的非营利机构被税务部门突击稽查,两名地方志愿者被以“非法集会”
名义短暂拘留。
压力如暗流涌动。
吕春知道,这场博弈已进入最危险的阶段??不再是边缘与中心的对抗,而是两种世界观的根本冲突:一种认为真理属于国家机器,另一种坚信真相源于个体经验。
他没有退缩,反而做了一个大胆决定:邀请五位曾参与过审查制度的老干部,进入《回声》拍摄项目,担任“反思顾问”
。
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曾任文化部影视审查委员会副主任的周振国。
这位八十二岁的老人,一生签署过上千份禁播令,晚年却因孙子迷恋吕春的作品而开始偷偷观看《涨潮》。
某天夜里,他看完《茧》的最后一幕??一位母亲抱着被焚毁的手稿痛哭??突然抱住枕头失声痛哭。
他对家人说:“我这辈子,毁了太多不该毁的东西。”
当他出现在《回声》摄影棚时,全场寂静。
他拄着拐杖,身穿旧式中山装,向镜头鞠了一躬:“我不求原谅。
我只是想告诉今天的年轻人,我们当年真的相信,那些做法是在保护国家。
可现在我才明白,真正的保护,是让人敢说真话,而不是逼他们闭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