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然后他拨通刘艺菲的电话:“帮我联系国家图书馆,我想捐一批原始资料。
不是为了展览,是为了永久封存。
有些东西,必须活着的人看不见,才能真正安全。”
初一清晨,一则新消息传遍网络:中央党校官网更新课程目录,新增一门选修课??《二十世纪中国社会记忆研究》,教材参考书目中赫然列着《潮汐》三部曲与《星火协议白皮书》。
同日,教育部宣布将在全国中小学设立“口述历史日”
,每年清明节前一周,鼓励学生采访祖辈并提交家庭记忆报告。
首批试点学校反馈显示,超过七成学生表示“第一次听到父母或祖父母提起以前从不说的事”
。
吕春看到新闻时,正坐在飞往冰岛的航班上。
他受邀参加雷克雅未克国际人权电影节,《涨潮》被授予终身成就奖。
主办方说:“您让我们明白,电影不仅是娱乐,它可以是墓碑,也可以是灯塔。”
抵达当晚,他站在北极圈内的露天影院前,看着大屏幕上播放的《涨潮》片段。
寒风刺骨,观众却久久不愿离去。
一位Icelandic老妇人拉着他的手,用生涩的中文说:“我们也有很多不敢说的话……你的电影,给了我们勇气。”
吕春只是微笑,轻轻回握她的手。
回国后,他接到一个陌生来电。
号码归属地是新疆喀什,接通后是一个苍老的声音:“吕导,我是当年《茧》剧组的灯光师老吴。
你们以为我死了,其实我没死,我逃到了帕米尔高原,躲了三十年……我现在回来了,想见你一面。”
三天后,两人在北京一家小茶馆相见。
老吴满脸风霜,右手只剩三根手指??当年被捕时受刑所致。
他带来一卷胶片,藏在羊皮袄夹层里整整三十年。
“这是《茧》的原始底片之一,”
他说,“我以为再也交不到你们手上。”
吕春接过胶片,指尖触到那粗糙的包装布,仿佛摸到了时间本身的纹理。
他知道,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还有人在删帖,有档案在焚烧,有证人在消失。
可也有孩子在问“为什么”
,有老人终于开口,有胶片穿越风沙归来。
他不再是那个只会拿奖的导演。
他是见证者,是传递者,是无数沉默灵魂的扩音器。
而在某个深夜,当他又一次坐在编辑台前,听着一段新上传的录音??一位退休警察讲述自己如何被迫诬陷无辜青年??他忽然停下工作,抬头望向天花板。
那里什么也没有。
可他知道,在看不见的地方,有千千万万个声音正穿过光纤、卫星、短波电台,汇聚成一条无声的河流,流向未来。
他轻声说:“我在听。”
然后按下录制键,加入了自己的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