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吕春握紧手机,指节发白。
他知道她说的是什么。
三年前,一位匿名官员透露,有关部门建立了一份“重点监控人员数据库”
,代号“清源行动”
,专门针对从事民间历史整理的社会力量。
名单上有三百余人,包括吕春、“光库”
核心成员、支持该项目的学者、艺术家乃至部分记者家属。
刘父曾在一次私下聚会中提到,他认识一名即将退休的国安系统档案管理员,对方愿意冒险复制部分名单内容。
但这事一直未能落实。
而现在,这位老人用生命最后一搏,完成了交接。
一周后,刘父去世。
追悼会上,吕春献上一束白色山茶花,卡片上只写了一句:“你说过的每一句话,都在改变世界。”
当晚,一份长达四十七页的PDF文档悄然出现在多个境外匿名论坛。
标题为《清源行动:中国民间思想监控实录》。
内容详尽列出三百二十六名被监控对象的基本信息、监控理由及关联案件编号。
经技术比对,文档生成时间确系刘父逝世当天下午三点十五分,上传IP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某政府大院内部网络。
“是他用最后力气传出来的。”
陈默分析,“也许他在昏迷前设置了自动发送程序。”
吕春盯着屏幕良久,终于下令:“启动‘火种计划’。”
这不是防御协议,而是反击机制。
“火种计划”
的本质是一场信息反哺行动:将已收集的三千余件原始文献进行脱敏处理后,批量注入国内主流搜索引擎缓存系统,使其在特定关键词搜索结果中自然浮现。
比如有人搜“1987年电影禁播”
,不仅会出现官方通稿,还会跳出《回声》网站镜像页面;搜“知青生活”
,便会链接到一位黑龙江农垦职工的录音日记。
由于信息本身真实且不带煽动性,平台难以界定为违规内容,只能被动收录。
短短一个月内,“光库”
相关词条在国内百度、搜狗、360搜索的日均曝光量激增至百万次以上。
更有趣的是,许多普通网民开始自发模仿“口述之夜”
模式,在抖音、快手发布祖辈访谈视频,标题统一加上#家史计划#标签。
尽管多数视频很快被下架,但总有新的账号不断涌现。
有网友调侃:“你们封得赢吗?全中国有十四亿张嘴。”
面对这场无声的抵抗,当局似乎暂时选择了沉默。
七月盛夏,吕春接到清华大学邀请,请他担任“当代影像与社会记忆”
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这意味着他的工作将首次获得体制内学术身份认可。
他婉拒了职称待遇,只提了一个条件:“允许我在校园内设立一座‘无名碑’,刻上所有向‘光库’提供口述的普通人姓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