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片刻后,广播响起,不再是清晰的人声,而是一段断续的哼唱:
>“月儿弯弯照我家,门前溪水静静哗……”
声音稚嫩,带着轻微的喘息,像是从极远的地方传来。
紧接着,整个知夏镇的狗同时抬起头,对着东方低吠不止。
就连一向懒洋洋趴在杂货店门口的大黄,也猛地站起身,尾巴高高翘起,朝着井的方向奔跑。
“它要回来了。”
谢小川喃喃道。
林晚握住他的手:“谁?”
“那个被遗忘的声音。”
他说,“不是鬼魂,也不是幻觉。
是布狗把一段彻底沉没的情绪打捞上来了??属于那个六岁就夭折的小女孩。”
当天中午,全镇的孩子自发聚集在老井旁。
他们不吵也不闹,只是安静地坐着,手里攥着纸折的花灯。
有个五岁的男孩突然站起来,走到井边,用清脆的声音说:“姐姐,我帮你写了作业,你别担心。”
众人愕然。
谢小川却明白过来??这孩子说的是陈裁缝的女儿。
她在病床上最后几天还在念叨学校布置的手工课,怕自己拖累班级评分。
而现在,竟有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替她完成了这份执念。
井中紫光骤然暴涨,一道纤细的身影在光影中若隐若现:一个小女孩穿着洗得发白的红裙,脚上是一双补丁摞补丁的布鞋。
她站在水中央,嘴角微扬,却没有实体,更像是由千万缕思念编织而成的幻象。
下一秒,广播再次响起,这次是两个声音叠加在一起:一个是小女孩清亮的童音,另一个却是苍老的女人声,带着浓重的南方口音??正是当年那位精神病院中失语十五年的患者,在基金会帮助下终于开口说话后的第一句录音。
她们共同唱起了那首残缺的摇篮曲,旋律渐渐完整,如同拼图归位。
随着歌声扩散,全国各地陆续报告异常现象:北京一位退休教师在午睡时泪流满面,醒来后提笔写下一封给已故学生的道歉信;新疆边境哨所里,一名士兵突然抱着战友痛哭,说他梦见母亲临终前喊了他的乳名;广州某写字楼深夜加班的年轻人集体停下工作,默默打开手机录音功能,录下一句“我很累”
。
共生之镜的地图上,光芒如春雷炸裂,瞬间点亮大半个中国。
当晚,赵伯言的儿子第三次回到知夏镇。
他不再是调查员身份,而是以“国家心理健康工程顾问”
名义前来。
他带来了最新数据:在过去七十二小时内,全国自杀率下降41%,急诊心理危机干预请求减少68%,而“沉默型抑郁”
患者的主动求助比例首次突破30%。
“上面开始动摇了。”
他在谢小川家的小院里点燃一支烟,“有人提议把共生之镜接入全国教育系统,作为青少年心理疏导平台;也有人担心这会形成‘情感依赖’,让人丧失自我调节能力。”
谢小川坐在竹椅上,轻轻摩挲着竹笛上的裂痕。
“他们还是没懂。”
他说,“这不是工具的问题,是文化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