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而外科或者急诊对体力的要求更高一点,需要具体评估个人的耐受性。
他很认真地听,很认真地记下来。
那天之前,他的生活里似乎只有控制疾病这一件事。
那天之后,他真的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他将来要做什么,五年、十年过去,他会在哪里?
但就在他决定报考医学院的同时,他也在“合病同类项”
群里看到一则病友转发的新闻——有个一型患者,17岁时发病,身体恢复之后,复读考上了山东一所医学院的药学专业,并且顺利通过了体检。
但因为需要在学校住宿,他找到校医院,希望能在那里冷藏胰岛素,结果反被学校劝退。
经过媒体报导,多方联系,才帮助他找到湖北一所大学愿意接收他办理转学,同时也转了专业,他最后学的是财会。
看到这则新闻,辛勤意识到自己忘记问顾医生一个问题,她说的那些患有一型的医学专家都是外国人,那中国是否也有这样的例子?他没在主流媒体找到任何相关报导,当时的社交平台也远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同样没有任何非官方的消息。
他猜也许是有的,病友群里那么多隐糖的人,幼教,程序员,狱警,厨师,瑜伽教练,各种职业的都有,没道理唯独没有医生。
他们藏起自己的一部分,行走在正常人之中,只会在网上匿名交流的时候说出病情。
恰如费米悖论,宇宙很大,生命很多,各自孤独地活着,永远不会相遇。
那个时候,顾昀宁已经出国进修,不在上海看门诊了。
他始终没能把这个问题问出来,只知道法律和医学上的禁止是没有的,但“严重”
与否,是不是“可以不予录取”
,在现实里都是模棱两可的表达,取决于人的判断。
父母尊重他的选择,一是因为他们相信他。
那时的他已经跟这个疾病共度了十年,他准备了那么多,达到了所有要求。
其二也是出于现实的考量,哪怕改变目标,选择其他专业,他仍旧需要面对这种或许有或许没有的筛选。
他不想被这样筛选,更不想退而求其次,最终还是报考了a大医学院的临床专业,继续着病友当中心照不宣的做法,不问,不说。
在集体生活中隐糖是困难的,但他高中住宿三年,早已驾轻就熟,走出家门,没有人知道他是一个病人,哪怕同寝室的同学,哪怕最好的朋友李理。
恰如栗静闻说看不透他,他们或许也曾对他身上一些矛盾之处产生过怀疑。
他们觉得他自律到可怕,性格却又挺好相处,总是与他们保持一定的界限,可能因为洁癖,从大三开始就搬出去租房了。
直到本科阶段结束,他凭借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实验室轮转和暑期科研积累下来的论文,以及竞赛奖项,远超其他候选人,拜入单峰门下。
当年招生的博导当中,单主任级别最高,资历最深,关系最广,在他们那一届,只收了他一个学生。
“好了,真的讲完了。”
说到这里,他停下。
只有他自己知道,还有那么一点点细小的波折不曾告诉她。
大五下半学期,临床八年制的学生开始选定导师之前的课题意向调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