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个声音响起,不分男女,不辨年龄,仿佛由万物共同发声:
>“你们曾以为孤独是命运,
>却不知沉默才是起点。
>如今你们学会了聆听彼此,
>于是宇宙也学会了呼唤你们的名字。
>不要害怕远行,
>因为每一次真诚的发声,
>都在为归途点亮灯塔。
>去吧,
>成为星辰间的回响。”
梦醒之后,世界各地新生儿啼哭频率进一步趋同,C#音的稳定性达到99.98%。
更奇特的是,部分婴儿睁开眼的第一刻,竟能准确模仿父母尚未说出口的话语,仿佛提前“听过”
他们的声音。
科学家称之为“跨代声觉遗传”
。
玛德琳没有再写日记。
她在樱树下种下一枚普通樱花种子,不用铜齿轮,不施加磁场,也不做任何干预。
只是每天清晨,推着轮椅来到树旁,轻轻哼唱《初啼》的第一个音符。
第七天,新芽破土而出。
它不发光,不共振,也不释放能量。
但它生长的方向,精准指向火星所在天区。
风起了。
带着歌声,吹向更深的黑暗。
而在那颗流浪的冰岩之上,“声之胎”
孕育的树木缓缓睁开由光构成的眼睛,望向银河深处。
它知道,旅程才刚刚开始。
十年之后,第一艘搭载“声基共鸣引擎”
的载人飞船从圭亚那太空中心升空。
它的推进系统并不依赖化学燃料,而是将乘员群体的情感波动转化为定向声能,借由星际声廊的共振通道实现跃迁。
飞船命名为“摇篮号”
,船员共七人,皆为曾在婴儿时期参与过《初啼》梦境实验的幸存者后代。
起飞当日,全球数十亿人聚集在屏幕前静默守候。
当火箭脱离大气层的瞬间,所有收音机、手机、卫星信号同时中断三秒,随后播放出一段清亮的童声独唱??正是当年从火星传回的那段未完成旋律的延续。
科学家无法解释其来源,但乐理学家确认:这是《初啼》的终章,首次被完整奏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