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安珺从小就喜欢搞各种发明创造,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尽己所能的为祖国做出贡献。
在从苍梧中学毕业之后,他并未参与到真理主义运动的浩荡浪潮之中,而是径直来到了首都恒荣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博闻大学,在机械工程专业就读。
他的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国外的理工科人才。
安珺一向对政治淡漠冷感,甚至可以说是毫不关心,在他的思想里,似乎只有国籍的概念,而没有关于阶级和党派的认知
他认为自己效忠的是作为祖国的陵山国,他的所做所为,都只是为了助力自己的祖国走向繁荣富强。
他不愿掺和进“真理派”
和“权威派”
的争斗之中,甚至将两派相争视作一种不可理喻的行为。
“都是一个国家的人,他们在争个什么劲呢?”
在安珺看来,无论最终取得胜利的是“真理派”
还是“权威派”
,都和他本人没有任何关系,他只要好好上自己的学,毕业之后好好搞科研,尽可能多的给国家做贡献罢了.
“我不管台上站着的是李昭旭还是蒋经纬,我只想一心一意地做自己的事情,我是一个陵山国人,仅此而已。”
后来,在陵山国中央政府内部出现了“守正派”
和“改良派”
的分歧之后,安珺也依然表现地漠不关心,他不愿意“站队”
,他想一辈子保持中立。
只是一心渴望着“保持中立”
的安珺终究还是在不久后的将来被裹挟进了这场黑暗的内部斗争之中,彻底沦为了连启平等人栽赃陷害对方的工具,作为一个导火索般的牺牲品被迫害至死。
江衡救不了他,张尚文也留不住他,连李昭旭都没能做的了什么。
他不愿意“站队”
,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也会强迫性地将他塞到某一队某一派之中,充当自我粉饰的有力武器。
这是独属于某一段时代的悲剧,投射着那一个悲剧的时代。
在陵山国建国后的第一个三年中,一切都像“蓝图”
所规划的那样,稳中求进,健康积极地向前发展着
陵山国的大多数日用品,桌椅板凳锅碗飘盆衣服鞋子之类,都不需要再从外国进口了。
陵山国生产出的轻工业产品也不再是粗制滥造进和效率低下的代名词,这在从前那个几乎一切都要依靠手工生产的年代简直是不敢设想的。
更加令人振奋的是,陵山国的钢铁产量较三年前有了飞跃性的增长,虽然质量依旧比不上以工业发达著称的永绪国,却已经是一个极其难能可贵的进步了
“我们陵山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却没有先进的工业技术,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出口原材料,再用高昂的价格把成品买回来,这样下去,就是金山银山也不够我们挥霍浪费的,
况且,他们现在愿意赚我们的钱,把我们自己造不出来的东西高价卖给我们,以后呢?万一我们和他们的合作关系破裂了呢?万一两个国家之间打起仗来了呢?
我们是爱好和平的,其他国家怎么样我们也不能断定,国际关系总是复杂多变的,谁也不能永远靠的住。
所以说,把技术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里,实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
李昭旭在三年前发表的这段重要讲话,已经如同阳光雨露一般滋润着陵山人民的心灵,各行各业的人,尤其是科研工作组的成员们,都充满了顽强拼撞,自强不息的干劲。
到了1876年,国家直属的科研中心已经将规模扩大了三倍有余,各领域“人才”
增加了二百多名。
他们不再像先前那样,一大堆人解决一大堆问题,分工不明确,也无法保证创新效率最大化。
现在,这二百多人按照各自的专业才能被分为了四个科研小组,分别是“入微””
求是”
“务实“和“卫国”
“入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