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种非凡非圣,非僧非俗的生活,很难为旁人接受。
难怪当时天台山中的人,包括国清寺的和尚,都认为寒山是一个“疯颠汉”
。
对于世人的误解,寒山并不介意。
他反而对世人的执迷不悟感到惋惜。
他写过一首诗:
时人见寒山,各谓是疯颠。
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
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
寒山的生存方式,无论对于世俗还是僧众,都是一种叛逆。
在世人能够理解的僧俗两种生活之外,他开创了第三种生活,像僧又不像僧,像俗又不像俗。
寒山也自嘲这种生存方式为“裸虫”
。
我们知道,从古至今,智慧超群者,在他们生前,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误解。
这是因为人们都生活在某种约定俗成的规律中。
读书人走入仕途,出家人住进寺院供佛念经,这就是生活的归纳,最终形成规律而让一代又一代人遵循。
寒山偏偏不遵循这些规律,所以,世人称他为“疯颠汉”
便是情理中的事了。
寒山总是试图与人们沟通,让别人理解他的生存方式,是断除烦恼的最好方法。
但是,看来他的努力是徒劳的:
多少天台人,不识寒山子。
莫知真意度,唤作闲言语。
寒山一直生活在深深的误解之中。
僧俗两众,都不能理解他的“真意度”
。
不被人理解是一种痛苦,虽圣人亦在所不免。
孔子“惶惶如丧家之犬”
去游说各国,希望那些国君能接纳他的“仁”
与“礼”
,但最终也只能发出“吾不复梦见周公”
的哀叹。
寒山也想通过自己的生存方式让世人明白怎样才能断除“烦恼”
,但得到的回报是讥讽与鄙夷。
寒山明白,这种隔阂的产生在于心灵的无法沟通。
他写道:
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
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
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