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且从小浸淫典籍,浏览书乡,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贵族子弟。
苏舜卿所处的时代,正处于宋朝的上升期。
除契丹的入侵使北边屡有战事外,国内基本稳定。
但朝廷内革新与守旧两派的斗争,却须臾没有停息。
苏舜卿二十二岁因父荫入仕,当了一个太庙斋郎的小官。
当年,因玉清宫毁于大火,皇上想修复,苏舜卿便向当朝的仁宗皇帝献上了一篇《火疏》,反对修复。
内中有这样一段:
楼观万叠,数刻而尽,诚非慢于御备。
乃上天之深戒也。
陛下当降服减膳,避正寝,责躬罪已,下哀痛之诏,罢非业之作,拯失职之民,在辅弼,无裨国体者去之,居左右,窃弄权威者去之,精心念政刑之失,虚怀收刍荛之言,庶几灾变以答天意。
二十二岁,从今人的角度看,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可是偏偏不知天高地厚,竟敢教训起皇帝来。
这种“好为帝者师”
的举动,一方面说明苏舜卿的幼稚无知,一味地持才傲物,只想出风头,而不知人情的凶险;另一方面说明当时的士风还算健康,君臣之间的关系也还比较宽松。
不然,这样高标准的“毒草”
是绝对不可能出笼的。
即便出笼,其下场之悲惨也是可以预料的。
苏舜卿没有因为这篇《火疏》受到任何打击,五年后,他反而顺利地考中进士。
说明仁宗当时的政治还算清明。
兹后,苏舜卿还给皇帝上过《乞纳柬书》和《诣匦疏》。
文笔更加疏狂,批评的口气也更加严厉。
特别是后一疏,甚至指名道姓斥责皇上跟前的一些近臣,尸位素餐,虚庸邪谄。
皇上一天到晚和艺人混在一起,歌舞享乐,心志荒荡,政事不亲。
这样的批评,不要说用在皇帝与辅臣身上,就是一般的人,恐怕也很难接受。
写《诣匦疏》时,苏舜卿已经三十一岁了。
居丧期刚满回到开封。
如果说九年前写《火疏》,是因为年轻而不谙世事。
那么现在则说明他的性格的偏执,也可以说是可爱。
嫉恶如仇,勇于任事。
这种性格有助于艺术的发展,但对于官场,却是一个不和谐音。
人情练达即文章,说穿了,这练达即是滑头。
说起来虽不好听,但却实用得很。
在中国,混到高官位子上的,有几个不是老滑头?
然而有趣的是,这篇毒草抛出后三个月,苏舜卿还照例补了一个长垣知县。
十年间上三疏,抨击时政,味很浓。
但并没有影响他的仕途。
这可能给他造成一种错觉,即“造反可以升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