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22章(第1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不是指皇上号令天下的权力,而是指点江山的能力。

自秦自汉自唐,不要说燕云十六州,就是东北和内蒙,都一直是中国的版图。

可是唐末动荡期间,契丹人抢占这一大片国土另建一个辽国。

宋立国之初,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匡义兄弟二人都没有能力从契丹人手中收复失地,反而每年向辽朝纳贡。

此后,赵宋的皇帝们与契丹人时而开仗,时而议和,一直处于被动。

在开拓疆域与处理民族问题上,赵宋皇帝乏善可陈。

终宋一朝,惟有文学可以垂范后世,出了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

出现这等现象,与赵匡胤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有关。

这一点,赵匡胤比之唐太宗李世民,可就差得多了。

唐太宗不仅器重文人,更整饬武备。

文武并举,绝不会一手硬一手软。

所以,历史上才产生了盛唐气象,这至今仍令中华民族骄傲的大国典范。

就一般的规律而言,一个开国皇帝的气度胸襟,便决定了他所开创的王朝的精神走向,如汉高祖刘邦,他吟过“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样雄奇的诗句,他呼唤猛士开疆拓土。

这种精神让后代皇帝所承继,到汉武帝而趋鼎盛。

赵宋皇帝重文没有错,抑武就大谬。

诗词歌赋可以陶冶性情,怡养心灵。

但对付契丹人和女真人这样的剽悍民族,一篇千古传颂的诗章还不如一根绊马索有用。

即便是文学,如果是大气磅礴的,积极健康的,提升国人斗志的,仍是培植国力的重要手段。

遗憾的是,北宋的文学,发展到徽宗、钦宗时期,已是生气消失,豪情不再了。

北宋的最后一位大诗人,是李清照。

她的词作典雅,婉约。

作为个体,李清照是优秀的、杰出的,但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学代表,则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就变成了縻縻之音,噙着泪水吟咏“雁过也,最伤心。”

无限感伤地倾诉“人比黄花瘦”

,这种充满悲情的诗句之所以在当时受到热捧,乃是真实地反遇了徽钦二帝统治下的国民已丧失了雄健的气魄。

南渡之后,曾有智者痛定思痛,描述昔日汴京的臣民“黄髻小儿,但习歌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

上有所倡,下有所随。

当踢球的高俅与卖笑的李师师都成为皇上的座上宾,骤登显贵之堂。

升斗小民除了艳羡,更会仿效。

于是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歌善舞,而所有上了年纪的人,从来都不想干戈之事,都以为战争绝不会发生。

待到金兵攻破汴京,可悲的国民们才惊醒,但为时已晚。

相比于徽、钦二帝与宋高宗赵构,大金国前期的皇帝们行事的风格就要明朗得多,也健康得多。

君臣之间,臣民之间,几乎没有尊卑等级,贵贱之分。

据史料记载,吴乞买虽然贵为“九五之尊”

,但仍然与百姓保持水融的关系。

他所住的“皇宫”

,也没有重门深禁,百姓家里杀了一只鸡,就会跑到“皇宫”

里喊他一道去分享,没有特殊情况,他都会欣然而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不浪漫奇幻世界震惊!一夜醒来物价贬值一百万倍抢救大明朝成为影帝私生女之后小僧开挂了乡村透视仙医我真的没有偷那个蓝BUFF啊神奇宝贝之超神训练家重生大明之秦王小说家多开几个马甲怎么了霍三爷,宠妻请克制许愿餐厅并不想爆火世子妃又野又甜全世界都知道她爱我兽世毛绒绒女王萌吐奶神级反派系统NBA:巅峰大鲨鱼,镇守篮下!这个忍者明明不强却过分作死穿越成为皇帝:我称霸天下!奋斗在修真界重生1998谈小天穿梭时空的侠客我被当做炉鼎三千年大佬们都为我争风吃醋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