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谁都知道吴宗义是靠洪维民一手提拔起来的,如果鼓动荀廷鹤的门生故吏,借着眼前现成的机会,一齐弹劾吴宗义抗令不尊、贻误战机,足能够让洪维民稍稍乱了手脚。
他这一拳打出,即便不能让洪维民坐到桌前和他好好谈谈,也多少能缓了他的攻势,争取些喘息之机,算得上是一招好棋。
他想得明白,可临要动手时,却犯了难。
有小道消息传出,说狄迈先前落马时让马蹄子当胸踩了一脚,踩断几根肋骨,听说骨头还扎进了肺里,即便不死,也要没大半条命。
所以这么多天来他始终没有现身,即便交战最恶时,也不曾亲临指挥。
夏人军力本就不足,如此一来,军心又隐隐不稳,加上他们几次派人求和,愈发露怯,所以雍国举朝上下战意高涨,雍帝连连催促进兵,曾图也打得十分卖力。
但刘绍不信。
狄迈如果重伤,几次通信当中,不会不和他讲,可见他受伤之事或许不假,但应该并不算重,不至于到了无法指挥大军的地步。
早在葛逻禄时,刘绍就对他的用兵如神多有领教,他如今这番作态,很难讲是不是有意示弱诱敌,故意引雍兵深入腹地,后面埋伏有精锐之兵,等到时机成熟再一齐反攻。
吴宗义这时候按兵不动,并非如许多人所说,是“临敌生怯”
,或是“王翦要田”
,反而颇有大将之风。
这时候弹劾他,把他召回,换旁人上去,继任者即便看出狄迈是诱敌,也一定不敢不进兵,硬着头皮也要上前,到时候如果当真中计,前线的那四万人马,能回来几个?
孰轻孰重?
到底是临行前荀廷鹤的那番话起了作用,刘绍犹豫再三,终于放弃,只好再观望时机,想些别的办法。
可谁知他这一等,没等到什么机会,反而先等来一个消息——荀廷鹤被下狱了。
洪维民对雍帝说了一句极要紧的话:“如果荀廷鹤当真与夏国勾结,陛下将他下狱,夏人定坐不住。
反之如果他们没有反应,就证明传言为虚。”
雍帝深以为然,就将荀廷鹤下狱。
之后夏人果有国书送来,闭口不再提河西四郡,反而措辞严厉,让他们立刻释放荀廷鹤,不然议和之事就不必再谈,他们还要再派大军征讨。
洪维民的那番话极为机密,刘绍直到最后也不得而知,但他见夏人有意揪着荀廷鹤不放,也明白此事非同小可。
这是两边商量好了,要取荀廷鹤的性命!
接到消息,他慌神片刻,迅速反应过来,当即启程,以多少打消些雍帝的疑虑。
同时一封封信发回去,联络荀廷鹤的门生,让他们这当口千万不要激烈抗辩,以免反促荀廷鹤速死。
可这么远的道路,书信如何能赶得及?朝臣纷纷为荀廷鹤鸣冤——其中不止有他的门生,有些还是洪维民的人。
更有太学生伏阙上书,请求释放荀廷鹤,就中有言辞激烈的,竟然指斥雍帝忠奸不分、朱紫不辨——这话说得没错,可偏在这会儿说出来,就不知是忧急之语,还是别有用心了。
刘绍心急如焚,顾不得此时南下是自投罗网,当即动身赶往长安,打算面见雍帝,只要雍帝不一上来就砍了他,总有相机转圜的办法。
谁知临行之前,狄迈的人又找到他,这次送来的没有书信,而是一句话,“速归,即议和退兵。”
像是威胁,又像已志在必得时的耀武扬威。
刘绍怒极,全没想起还会有第三种可能,当即回答道:“回去告诉他——他有本事,就在两军阵前把我捉回去!”
说完就把人赶走,自己快马南下。
等走到第三日,就听说了荀廷鹤的死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