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27章 韩非和法家2(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可以派别人替他检验,这些检验的人又是“实”

,又严格地循其“名”

以责之。

照法家如此说来,他们的治国之道真正是即使是愚人也能掌握。

君主只需要把赏罚大权握在手里。

这样进行统治,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赏、罚,韩非叫做君主的“二柄”

二柄之所以有效,是由于人性趋利而避害。

韩非说:“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韩非子·八经》)

韩非像他的老师荀子一样相信人性是恶的。

但是他又与荀子不同,荀子强调人为,以之为变恶为善的手段,韩非则对此不感兴趣。

在韩非和其他法家人物看来,正因为人性是人性的原样,法家的治道才有效。

法家提出的治国之道,是建立在假设人性是人性的原样,即天然的恶这个前提上;而不是建立在假设人会变成人应该成为的样子,即人为的善这个前提上。

法家和道家

“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是道家的观念,也是法家的观念。

韩非和法家认为,君主必需具备一种大德,就是顺随无为的过程。

他自己应当无为,让别人替他无不为。

韩非说,君主应如“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

(《韩非子·大体》)。

换言之,君主具有种种工具和机器,用来进行统治,有了这些,就无为而无不为了。

道家与法家代表中国思想的两个极端。

道家认为,人本来完全是天真的;法家认为,人本来完全是邪恶的。

道家主张绝对的个人自由;法家主张绝对的社会控制。

可是在无为的观念上,两个极端却遇合了。

这就是说,它们在这里有某些共同之处。

法家的治道,也是后期道家所主张的,只是词句上稍有不同。

《庄子》里有一段讲“用人群之道”

这一段既区分了有为与无为,还区分了“为天下用”

与“用天下”

无为,是用天下之道;有为,是为天下用之道。

君主存在的理由是统治全天下,所以他的功能和职责是自己无为,而命令别人替他为。

换句话说,他的统治方法是以无为用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都市奇门医圣我的师门有点强海贼:巴基求求你当个正经法师吧柯南之从聊天群开始我在伟大航路上靠基建当新皇绝品神医混都市斗罗之雷神传说混在妖尾的魔导商人娇娘春闺我上我真行咸鱼穿成年代文炮灰[快穿]我变成了修真洞府替嫁医妃硬核宠夫海贼之白银王权者快穿后白月光她在线发糖影视世界学才艺快穿之后女配无解了超虚拟世界穿成农家福宝小甜妻刺客之王霸天龙帝怪兽电影宇宙穿成咸鱼女配,她靠巅峰系统爆红乾隆继后我不配(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