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 40 章 众说纷纭(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有说这个版本好的,有说那个版本好的。

争了约莫半顿饭的工夫,帽子已经叠到了房顶上——说“从此别”

那版好的,被另一派指责视格律规矩如无物,将来怕是不止逾矩,连杀父弑君都做得出来;说“成死别”

那版好的,则被指责只注重单句出彩,如此个人英雄主义,不识大体,将来为了博一己之私、一人之名,多么祸国殃民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终于有人看不过去,劝道两个版本都很好,没必要争个高低。

又有人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强求一致倒也罢了,还给对方扣帽子,岂非小人行径?众人一时无言,最后有和事佬道,诗不辩不明,大家不过是各抒己见,并不是为了求同,更没有为了求同给对方扣帽子,不过是表达一种担忧罢了,而且也不是对于对方的担忧,而是对于愚昧世人的担忧,既读书识字,自然要注意作品解读的教化作用。

众人面色稍缓,于是搁置争议,为了缓解尴尬,开始讨论尾联何解。

有人说尾联不过故作惊人之语,其实狗屁不通;有人说是告诉人们不论人间还是天上,路皆艰难;有人说是赞成远游谋取功名,但劝换一种方式,不要做出一副世外高人之态;有考古派说是告诫不要轻信他人,黄鹤不知把人驮到哪里去了,不然为何从来只有传说,没有确切的遗迹;有讽今派说是讽刺修仙论道,求药登仙皆为虚幻之事,正所谓“唯闻人作鬼,不见鹤成仙”

皎皎本就身体不适,听着众人一通乱糟糟的争论更是有些头疼,于是看起了墙壁上的《交通论》——“天下之利,在于交通;小国寡民,必有久戎。

人不相知,则一山之隔,互为仇雠,执戈矛以为常,自谓乡邻一体,曾不知上下之相欺、左右之相轧。

物不相换,则一地之间,需产万端,洋洋乎以为能,咸言物候无异,植橘树于淮北,求鱼鳖于木上。”

是穆相的手笔,仿其真迹雕刻而成,待要继续看下去,便听见了那句“唯闻人作鬼,不见鹤成仙”

,正欲点头,却想起阁主说过,诗写出来,便与自己无关了,每个人都可以有每个人的解读,便继续埋头吃饭了,心里还念叨着交通不便是互为仇雠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忽然有人道:“那个,有句话我一直想说,不知当讲不当讲。”

旁边的人道:“想说就说。”

那人清了清嗓子,方道:“这个何皎皎吧,其实是个女子。”

旁边那人道:“不可能。

女人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诗?”

那人道:“你这是偏见。”

旁边那人满脸微笑:“‘才藻非女子事也。

’”

正争执不下,又有一人加入了战场:“才藻可以是女子之事,只是她们写的诗或凄婉或柔美,不是这种风格,譬如李清照。”

众人纷纷表示这话说得公道在理。

那人接着道:“而且诗中写到‘几回秋梦不封侯’,很明显,封侯拜相是男人的事情。

退一万步讲,哪怕这首诗写的是女子对夫君的思念和忠告,也是男人以女子口吻写的,譬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确是闺怨诗,可却是七绝圣手王昌龄写的。”

众人纷纷点头,叹服不已。

皎皎觉得那人前面的推论并不成立,因为李清照虽然大部分词都写得凄婉柔美,可诗却不然,譬如那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后面的推论也不成立,自己只是看着世人汲汲功名却往往求而不得,为此感慨罢了,一定要说站在什么角度写的这首诗,大概是把自己开除人籍的角度吧。

三人饭食已毕,顾生寒又向店家要了三壶水,一些干粮和几捆草料,一并付好银钱,便继续出发了。

“真是乌烟瘴气,终于出来了。

皎皎,别听他们的。”

梅任行接过顾生寒手里的包裹,边向车上放边道。

“嗯。

不听他们的。”

皎皎揉着自己的胃,随口应了一声,忽然又想起什么,“对了,暂时不要叫我皎皎了,我怕会有麻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不浪漫奇幻世界震惊!一夜醒来物价贬值一百万倍抢救大明朝成为影帝私生女之后小僧开挂了乡村透视仙医我真的没有偷那个蓝BUFF啊神奇宝贝之超神训练家重生大明之秦王小说家多开几个马甲怎么了霍三爷,宠妻请克制许愿餐厅并不想爆火世子妃又野又甜全世界都知道她爱我兽世毛绒绒女王萌吐奶神级反派系统NBA:巅峰大鲨鱼,镇守篮下!这个忍者明明不强却过分作死穿越成为皇帝:我称霸天下!奋斗在修真界重生1998谈小天穿梭时空的侠客我被当做炉鼎三千年大佬们都为我争风吃醋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