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只含糊带过:“手术,自古有之。
自神医华佗起,便有麻沸散和剖腹、缝肠等等手术,民间也有不少疡医会此术。
神经、肌腱的伤复杂,却也不是毫无办法的,我家祖宗传下来的医书里有写治法。”
他把神经、肌腱这样的词说得轻描淡写,好像多平常似的,唐荼荼彻底糊涂了,抓着这个“自古有之”
追问了半天。
“那胶皮手套和柳叶刀呢?还有您几位动刀前换上的白衣裳、用帽子束发,还有手术时放冰鉴把屋子变冷,术后的垃圾要烧掉……”
唐荼荼嘴不停当地说了一串,眼睛盯着王太医不放:“这些都是哪位先贤传扬开的?”
听她问得一针见血,颇懂门道儿,王太医神情更古怪了:“姑娘懂得不少——不错,这些办法,也是我家先祖传扬开来的。”
唐荼荼被“先祖”
二字砸懵了。
王太医快五十岁的人了
,脸上竟露出点游移不定的神色来,斟酌了一盼,才道:“姑娘跟我来,车上说话。”
唐荼荼忙不迭跟着出去了。
他那马车不小,坐塌下摆着好几个木匣,满车的中药香,应该是把常用药材都备在车里了。
唐荼荼不清楚他一个太医,上班进宫,下班回家,为什么要随车带这么多药材,难不成是为了路上救人?
王太医蹙紧眉头,思索半晌才道。
“不瞒姑娘,我家祖上三百年前出过一位老祖宗,一生东奔西走,他走过中原许多地方,治病救人无数,晚年留下了一套《疡医证治要诀》,笔录医案七千余篇,记载了他一生做过的手术,叫子孙后人悉心琢磨,勿忘传承。”
“那时还是兴朝,我家祖先在京城开着最大的医馆‘仁水堂’,拿着那本医书,自然是好好得用——可做那‘手术’,是要给病人动刀子的,给十人开刀,就要死两人,哪怕只割个小小赘疣,也会死人。”
“说来奇怪,病人开完刀都还活蹦乱跳的,可隔上十天半月,刀口总是要溃烂生疮,吃药、贴膏、去腐,什么也不管用。”
唐荼荼:“当时是不是大夏天?”
这年代的术后感染太要命了。
王太医稳重点头,接着道:“连着出了十几条人命,百姓都说我家用的是邪术,每回手术都血呼啦擦的,是在祭祀邪祟——于是一纸状书告到了京兆府,叫我祖宗全家下了大狱。”
“好在宫里有贵人作保,周旋半年,才救了我家祖宗性命,到了也没能翻了案,将我家的手术定为了妖法。”
“当时还是兴朝,在位的是前朝昭宗皇帝,那皇帝时说水利万物、泽披万民,说我家配不上‘仁水堂’三字,于是去了我‘汪’氏中的三点水——我家祖先本姓“汪”
,去了三点水,剩下个“王”
,连五服子孙都得改姓避祸。”
“祖宗们愧悔尤甚,将那套《疡医证治》置之高阁,责令后人不许再学。
祖宗们沉寂几十年,到我朝太|祖皇帝入京时,才敢再坐堂从医的。”
他说得极慢,唐荼荼理解得更慢
,好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那手套和柳叶刀呢?”
“至于这手套,又是另一桩事儿了。”
王太医道。
“那是我祖母做出来的——我那祖母啊,也是个奇女子,她救的人不多,但都是要命的绝症,开膛破腹才能救命,她还给人开过脑袋哩。”
“这胶皮手套与柳叶刀,还有做手术得要寒屋、得拢起头发这些规矩,缝针用什么针什么线,各式各样的镊、钳、剪、锉子,都是她琢磨出来的,一样一样在医馆往病人身上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