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比如《山海经.山经》中将煤成为“石涅”
,在汉朝时曾有人将煤制成了煤饼当做燃料,只是这种燃料并没有能够大范围推广开来。
至于为什么没有能够推广开来,贺兰定有两个猜想:
一是,古代的植被覆盖率很高,出门就能砍到柴火做燃料。
且这种燃料还是可再生的,也不用花钱,砍完了继续长,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把绿地森林变成黄土高原。
二是,古代的交通不发达。
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有煤矿,想要全国范围内推广以煤作主要燃料,那必须得先建成较为发达的交通体系,将煤从矿场运出去。
两种因素叠加之下,普通老百姓们还是会选择自己砍柴自己烧,而官方也没有那样多的人、物力去建成交通网络——倒也不是不行,将建造佛寺、开凿石窟的人手和资金抽走去修路,建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指日可待啊!
可是,煤对草原老百姓而言却是一种非常适合的燃料。
草原没有柴木可砍伐,只能以混有植物纤维的牛粪作为燃料。
一旦煤进入草原,多余下来的牛粪则可以作为肥料来提升地力,土壤肥沃又会带来粮食的丰收,这将会是一个良性循环。
除此之外,将煤作为燃料,窑炉的温度也会更高,用来锻造武器可以去除更多杂质,锻造出削铁如泥的宝剑不是梦想!
对了!
贺兰定眼前一亮:有了充裕的燃料,自己说不得还能搞出蒸汽发动机呢!
直接跳过以水力、风力为动力的中间过渡阶段,跑步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
正思维发散着,外头传来动静,却是阿史那熊塔过来了。
“去东北的商队已经组建好了,哪天出发?”
阿史那熊塔请示贺兰定。
去东北行商,其目的是去大鲜卑山探路。
按照郑枢圈画出的地方,在大鲜卑山的北麓和南麓都有一座露天煤矿。
只要把地表的杂物清理掉,不需要打井深挖,直接开采地表的煤矿就可以了。
贺兰定将煤矿地图交给阿史那熊塔,叮嘱道,“行商是次要,主要是找到这两处煤矿,注意不要和当地势力起冲突。”
大鲜卑山那边资源丰富,除了有许多少数民族生活在其中,高句丽亦对其虎视眈眈。
贺兰定的计划是低调行事、悄悄滴发财。
“明白!”
阿史那熊塔知道自己此行身负重任,关系到怀朔未来的发展。
待去东北的商队出发,贺兰定琢磨着要不要提前把窑炉建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锅子都洗干净支好了,就等“煤”
下锅了。
正畅想着美好的未来,大将军府来人传唤。
贺兰定猛一拍脑袋,终于想起自己好似忘了什么事情——出门小半年,回家也没去见见阿翁和舅舅,显得很没良心啊!
带上从雍州买的当地特产,贺兰定来到大将军,却没能见着阿翁和舅舅。
一问才知道,阿翁去练兵了,舅舅去督促水利了。
闻言,贺兰定吃惊,心道,大家伙干劲很足啊!
就连阿翁都燃起来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