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现在八旗鞑子的官儿,脑袋里记得孔孟的可没几个人,更别说还知晓孟家的声势远不如孔家的了。
董鄂·鄂硕看见图尔格脸上露出迟疑之色,当下也叫道:“大人,孟闻玉狗胆包天,与孔胤植等署名檄文,现在已经传遍了各地,虽还未曾给我大军增添了麻烦,但这檄文恶毒,一经发酵,尼堪中的那些读书人岂会不受影响?这等罪过决不能轻易饶了去?”
这位是传说中的董鄂氏的爹。
嗯,就是传闻里现如今才五岁大的福临的挚爱。
从河间到东昌府,再到兖州,孔胤植、孟闻玉、颜绍统、曾弘毅四人署名的的讨满檄文被传的是纷纷扬扬,想来那鲁东地区也不会少了去。
虽然短时间里还没有显露危害,可这檄文一旦经过发酵,却必然会对清军接下的举动大有影响。
他们破边入塞是为了消弱明军的战争潜力,打击朱明政府,强壮自己来的。
可大军入塞到现在虽打破了不少城池,却没有捞取到太多的钱财。
故而,分兵东进和南下就是必须的了。
因为北直隶和济南都被抢光了,西边又有洪承畴,那就只能向东面南面去了。
大军先拿下兖州,之后才好兵分两路,一路东去青州、登州、莱州,一路向南杀去南直隶。
这一路走来,清军虽然屡战屡胜,但一场场战斗打下了也不轻松。
更别说现下地方的官绅阶层被四大家如此的号召了,要真的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者,皆有守土抗虏之责;真的乘时跃起,云集响应,绵系其力,进战退守了,那以后他们想要破城岂不更难?
就像眼下的兖州城,城内的官绅,不能说都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却也大半是如此了。
也甭管内中是否有那浑水摸鱼的存在,横竖一支几千人的民军被拉拔了起来。
那对清军言就是大麻烦啊!
清军的兵锋就是再锋锐,被这么一城一城给挡住,也早晚会成为强弩之末。
图尔格的兵马倒还没受到民间义军的抵抗,但未来的‘前景’却被军帐里的几个明眼人都看到了。
孔家、孟家、曾家、颜家,四个传承了几千年的家族,虽然除了一个孔家显赫,其他三家都只是孔家人的附庸,千年以降,那三家比起孔家的光彩早就不起眼了。
区区五经博士,算个屁啊,不过是一层子遮羞布罢了。
不然兖州当地怎么会有“孔子很风光,孟子很寂寞”
的民谚?
但孟、曾、颜三家再是没落,现在他们与孔家人绑在了一起,儒家至圣、亚圣、复圣、宗圣,四大家的后裔尽皆署名,痛斥满清暴戾,八旗非人哉,那波动传扬开了也是不小的。
鄂硕的意思就是先下手为强,震一震中原的读书人。
他是多年前就曾追随图尔格杀入晋西的老人了,说话间自就少了一些拘束。
直言要把邹县的孟氏当鸡给杀了,帐中在座的一干八旗军将也没人觉得不合适。
一干子只会握刀的手,文人墨客在他们眼中全无意义。
满清方面虽然有很多二鞑子,但他们除黄台吉第一次入塞时带了他们,随后再寇边入塞的时候,就很少用这些人了。
范文程、宁完我等汉奸一个在场的也没有,不然他们必会痛斥鄂硕之言。
然而他们人都不在啊。
图尔格虽不是满脑子都是肌肉的野人,可他对孔孟的了解也就是一般。
知道孔家自己是不能擅动的,但是孟家……
讲真的,若不是檄文里有孟闻玉的署名,有颜绍统、曾弘毅的署名,他哪知道孟家、曾家、颜家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