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
是把发动机系统的研发从湘火炬的研发体系中去掉,把资金和精力放在车用电池,以及电驱动系统上。”
“您之前不会说现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还为时过早吗?而且以罗孚的技术积累,以及欧洲的研发实力,把车用电池和电驱动系统的研究放在这里是不是更合适?”
薄睿拓微皱着眉头道。
“我之前之所以说过早,是因为不想在罗孚还没有走出亏损泥潭的时候,让他们过分分心。
至于把车用电池和电池驱动系统的研发放在欧洲。”
郭守云笑了笑,“正是因为欧洲在内燃机和机械加工方面的技术积累太雄厚,这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优势。
如果让他们放弃这种优势,转而把精力放在还未证实可行性的电动汽车上,你觉得他们愿意吗?”
薄睿拓沉吟片刻后微微摇了摇头。
当一家企业在一个领域内占据绝对的优势后,本能的就会变得骄傲和僵化,对于新生事物的警惕和重视性就会随之降低,善泳者死于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手机产业,摩托罗拉、诺基亚和黑莓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们永远想不到自己会被苹果划时代的手机创新颠覆。
事实上,苹果第一代iphone并不算出色。
摩托罗拉、诺基亚完全有机会利用自己雄厚的手机技术积累迎头干上。
可惜僵化的体制,对自身雄厚技术积累的的骄傲和坚持,让他们错失了机会。
反而是华夏国内这帮草头军,没有任何思想包袱的追着苹果的屁股抄袭模仿,无所不用其极,结果最后成了世界手机行业的巨头。
全球十大手机巨头,华夏占据七席。
电动汽车行业也如此。
电动汽车的关键是电池,占据了整车成本的40,而在他穿越前,全球十大车用电池生产企业中,除了松下电器、三星和lg化学之外,全部都是华夏电池企业。
在全球知名电动汽车公司中,老大是特斯拉,老二就是比亚迪。
后面蔚来等一堆华夏电动汽车企业。
当然,宝马、丰田也榜上有名。
但它们更多的还是混合动力车型。
纯电动车,仍然是特斯拉与一大堆华夏造车企业。
绕过了老欧洲和日本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上雄厚的技术积累,一大票美国和华夏的电动车企业崛起,打破了全球汽车行业的格局。
当然,整车制造技术方面,即便是特斯拉比起宝马、奔驰,也是糙汉子。
但在车用电池研发和制造,电驱动系统研发上,凭借先发优势,中美已经赶在了前面。
宝马、奔驰、丰田这些传统车企,能否继续保持他们在过去几十年里汽车行业中的霸主地位,将是一个未知数。
说起来还挺有意思,2018和2019年的国际电动汽车市场,就跟2007和2008年的手机市场类似。
埃隆·马斯克和特斯拉之与乔布斯和苹果,而华夏的一大票纯电动车企类似蒙昧时代的华为、小米、oppo等。
彼时奔驰、宝马,类似摩托罗拉、诺基亚这些老牌巨头也虎视眈眈。
电动汽车行业能否跟手机行业那样产生颠覆性的结局,没有人知道。
但起码阿里巴巴、腾讯、谷歌、苹果一大票互联网企业进入电动汽车行业,不能不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
“没有任何人,或者任何一家企业,会放弃自己的优势,把主要精力放在一个还不能确定明确未来的事情上。
宝马不行,大众不行,戴姆勒奔驰同样不行。
当然,他们以为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技术积累,销售渠道和品牌认可,在电动汽车企业真正开始发展的前夜,通过收购确立自己的存在。
但没有前期的积累,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坚定的决心,在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面前,它们怎么可能保持领先?”
“…当然,现在我所说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猜测之上。
不过我更愿意从现在开始就针对电动汽车进行研发,建立起足够的技术优势。
否则,只凭借红星汽车集团现在的资本,虽然有机会成为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却很难,或者根本没多少机会超越大众、丰田、戴姆勒奔驰成为全球第一大车企。”
薄睿拓有几分惊讶和佩服的看着他,叹息道:“老板真是气魄惊人,我原本认为让红星汽车集团成为全球前十的汽车生产企业就已经算得上是成功,根本没想过超越大众或者丰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