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她分析着菜谱,指尖感受着面团内部细微的力道变化,“水需徐徐,揉需透澈。
筋性足,则汤饼入水不散,入口方有韧劲。”
揉好的面团被覆上一块微湿的干净麻布,置于阴凉处醒着,让水分与面粉充分结合,筋络舒展。
趁着醒面的功夫,瑾玉走向角落的蔬果箱。
永远送来头茬的好瓜果堆砌着,她挑了一只大小适中的青皮冬瓜,手起刀落,冬瓜被剖开,露出雪白细腻的瓜瓤。
去籽,削去粗糙的外皮,只留下最嫩的部分,被切成大小均匀的滚刀块,整齐地码放在竹簸箕。
“冬瓜,性凉味甘,最善清暑利湿。
伏日食之,如饮甘露…嗯,此处改良甚好,不愧是我。”
瑾玉扬扬下巴,又走进一处柜架,上面悬挂着一些晾干的草药。
当归、黄芪、几片老姜、一小把鲜紫苏叶,还有一小撮气味辛烈的辟邪香药——那是古方中记载,用于伏日禳灾的秘药,由藿香、佩兰、苍术等几味芳香化浊、驱邪避秽的草药研磨混合而成,气味独特而浓郁。
“伏日汤饼,羊肉为引,取其温热发散之性,驱体内郁积之暑毒寒湿。
当归黄芪补气益血,扶助正气以御外邪。
老姜温中散寒,紫苏解表化湿。
此乃‘以热制热’之理。”
配比着香料,瑾玉顺带重温医理,“而这辟邪香药,则是点睛之笔,专为禳除伏日横行之气毒厉鬼。”
再回灶台,厚实的铁锅已被架在灶上。
一大盆带皮带骨的羊肉冷水入锅,随着火焰燃起,水温渐升。
当浮沫开始聚集时,瑾玉抄起长勺,轻巧而迅捷地撇去些微浑浊的杂质。
水沸三滚,撇沫三次,直到汤色开始变得微微清亮。
焯净的羊肉块捞出,铁锅重新注入清水,羊肉块再次入水,这次加入拍松的老姜块、一小段当归、几片黄芪。
初时用旺火催沸,逼出肉香和药性。
待汤水剧烈翻滚片刻后,几块大小合适的木炭压入灶膛中心,火焰渐渐收敛,转为文火,让汤汁进入一种缓慢而深沉的“煨”
的状态。
时间在铁锅中细微的“咕嘟”
声中悄然流逝着。
瑾玉并不得闲,她取来一只深腹的白瓷大碗,注入清水。
几枚圆润饱满的李子、一颗青翠带霜的甜瓜、还有一把红得诱人的小奈果,被她仔细清洗干净,投入碗中。
李子沉入碗底,甜瓜和小奈果浮在水面,随着水波轻轻晃荡。
清水的凉气丝丝缕缕地渗透进果肉之中,将它们冰镇得恰到好处。
“‘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把甘甜的瓜浮于清泉之中,把红色的李子沉于冰水之中…哎呀呀,人类如何想出这般传神的诗句呢?”
她悠闲地吟罢曹丕的诗句,将瓜果湃着,转身继续忙活。
当羊肉的香气混着草药的清苦,浓郁得几乎化为实质,在厨房里弥漫开来时,醒好的面团也到了最佳状态。
瑾玉洗净手,将面团置于撒了少许干粉的案板上。
她没有用刀切,也没有用擀面杖,仅用双手拇指与食指相扣,如同最灵巧的琴师拨动琴弦,捏住面团边缘,轻轻一揪、一扯、一甩——
一片片厚薄适中、边缘不规则的面片便如白色的云朵,接连不断地飞入旁边早已烧开的滚水中,上下翻滚沉浮,如同无数嬉戏的白鱼。
“汤饼者,非今之面条,乃手撕面片也。
取其厚薄不匀,边缘撕裂之态,方得古拙之趣,亦更易吸附汤汁精华。”
山神娘娘似乎彻底沉浸在这古法制作的过程,说话也开始文绉绉起来。
她看着面片在沸水中翻滚,逐渐变得半透明,边缘微微卷曲,散发出纯粹的麦香,用竹笊篱将它们捞出,分入两只宽口的大碗中。
此时,煨煮的羊肉汤也已到了火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