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六章 邻里乡亲(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印象最深的是她特别关心弟妹的学习,最小的弟弟成绩非常出色,她甚至不让他做家务,而是要他认真学习。

她对弟妹的要求也很苛刻,因为我父亲是校长的缘故,如果要玩,也只能跟我们姊妹玩,用她的话讲,就是跟好的玩,向好的学习。

在我生一场大病之后,孩子王地位受到挑战,其他小伙伴都跟着邻家的小孩玩,她的这个弟弟也跟了过去。

这时候见识了她强势的一面,用竹稍将这个弟弟打到了我身边。

小时候对长者的称呼,很能说明山民关系纯朴,邻里感情深厚,男性长者常常是加名字加尊称,比如“老王伯伯”

、“老昌伯伯”

、“敦财公公”

、“师斋公公”

、“小谢叔叔”

女性长者的称呼,因为母亲的原因,有些叫得相当亲近,比如“家凤妈妈”

、“悌英妈妈”

有些生疏一些,比如“小谢婶”

、“某某姨”

、“某某大妈”

分田到户之后的数年时间,小孩子纷纷长大成人,尼姑庵显得越来越小,而且也确实破旧,到有了些积蓄的时候,尼姑庵内的另五家人家,都陆续搬下凤凰山。

凤凰山队没有自己的宅基地,在大队的协调下,湖北的谢姓、安义县的刘姓、本乡的温姓、江苏的昌姓、高安县的赵姓,五户人家,在石巷队建造新居。

条件好一点,家底殷实一些,就建造砖瓦房,差一点的就建造土坯房,再差一些的建造土砖房。

土坯房用夹板固定,取黄土一层层夯实,是山区的传统建造方法。

利用了黄土强大的粘性,中间加入了竹片稻草,比砖瓦房还结实,现在的山里人家还能看到这样的建筑。

搬到青年塘不久,在一排平房前,我家也建了一幢这样的土坯房。

房分两半,一半做客厅,兼放农具,屯积稻谷。

一半作为房间,前后两张铺,睡着一家六口人。

用现在的说法,大概可以叫“两室一厅”

,冬暖夏凉,风雨难透。

上面还有楼阁,木料做梁,铺了一层木板,用来放怕受潮的各种杂物,比如父亲那个装满书籍的箱子,母亲制作的各种干制品,零零碎碎各种各样,放满了一楼阁。

到我们即将进入生长发育的年纪,再不能挤在一张床上,父母又在旁边加了一半,与另两间大小一样,不过不是黄土夯成,而是用土砖垒成。

黄土粘性大,相对结实,但是也相对讲究,要到山里找到合适的土,完全靠人力挖出,又要用人力挑回,随着房屋加高,还要吊上去,相对来讲费时费力,建造起来特别辛苦。

土砖用则不同,取自田里的灰黑色泥土,挑选松软粘性大的,用模具制成四方的砖,晒干之后,就能当砖使用。

相对来讲结实度差些,也不如黄土好看,但是建造方便,相对省时省力。

砖瓦房当然是最好的,结合了两者的优势,建造时轻便省力,坚实程度不比土坯房差多少,而且一块块四四方方的砖,增加了美感,更加好看。

三种建造方式,自古流传,各有所需各有不同,大山里的人家,取黄土最方便,一般都是黄土夯成的土坯房,只有要山脚以下,才见不同建筑风格。

越山顶上的那个宝莲院,就是黄土夯成,凤凰山上的尼姑庵,则是用青砖垒造。

村民搬离之后,凤凰山上逐渐荒芜,从此再无人居住,尼姑庵终因无人修缮,渐渐倒坍。

尼姑庵的砖石,也被村民用搭建圈舍,一点点搬走,最后仅剩碎砖破瓦,掩藏在深深的杂草中。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三爷宠妻甜蜜蜜极品赘婿我有个大侠梦武极天下在豪门系列文当对照组穿越后她被迫成为首辅基建在原始高门主母穿成豪门女配和天下第一的隐居生活(美食)快穿之炮灰女配又黑化了农夫凶猛我用阴阳师颠覆火影殿下请自重,权臣她是俏红妆来自律师A的致命吸引我能看到生死簿宅在随身世界团宠小福女:娇娇包带全家致富强穿七零:军哥和空间让我躺赢了逃婚后,我成了女将军我穿成了腹黑狼崽子的丑娘武极神话要修仙就上一百层魔王大人很烦恼蜜宠官宣:总裁的撩妻日常重生在夫君登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