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印象中,养猫要专门给它喂饭,用一节竹蔸剖开,就可以制成喂猫的盛具,我们那将这种喂猫的盛具叫“猫蔸”
。
收完稻谷之后,稻草不能浪费,要捆扎起来,我们叫“扎杆”
。
“扎杆”
有技巧,就取一小把稻草,作为捆扎之用,捆扎之后,一个个耸立稻田之中,密密麻麻铺满稻田。
晒干之后,堆积稻田中,能防止被雨水腐蚀,被叫做“杆堆”
。
等农暇了,一般是深秋之后,将这些稻草挑回,再堆成大的稻草堆,叫法一样是“杆堆”
,只是大小不同。
深秋之晨,霜露挂在田间的“杆堆”
之上,能结出一条条冰棱。
冬天下雨之后,“杆堆”
上堆着厚厚的雪,如同耸立田间的一个个雪人。
深秋过后,霜露起雨雪降,杂草枯黄,直到来年开春,牛在野外可啃食的草,非常稀少,草料不够,就要靠“杆堆”
维持,金黄的稻草,正是牛特别喜爱的饲料。
牛是农民最忠诚的伙伴,田地耕耘全靠那一头牛。
因此稻草特别被农民看重,“杆堆”
也被特别看重,一般都是堆积在牛圈附近。
中间树起一根杆子,一般都是用细长的杉木做成,用来固定“杆堆”
。
一个个捆扎好的稻草,围着杆子交替堆积上去,高能有十几米。
堆“杆堆”
讲技巧,重心不能偏,否则即使有木杆也可能倒掉。
还要防雨水渗入,里面略高外面略低,最后一个捆扎好的稻草摊开,插在杆子顶上,讲究点的还会用塑料薄膜封顶,保证水不会渗透进去。
这样的“杆堆”
,里面始终干燥。
冬天漫长,牛的食量大,一个“杆堆”
不够,有些人家堆着好几个。
使用时就从底部开始,从里面一圈圈一把把的抽出,抽完一圈“杆堆”
自然下降一点,一直到来年开春,稻草用完,只剩个杆子,留作秋后继续使用。
吃大锅饭的时候,集体会专门建设牛舍,比如我们凤凰山队,就在仓库旁建了一排牛舍。
外面用厚实的土坯砖筑成墙,里面则用根根粗大杂木隔离开来。
与猪不同,牛必须隔离开来,否则会互相打斗,尤其是成年的公牛,拼斗之凶狠,常常是不死不休,除非及时拉开,或者一方败逃。
公牛拼斗凶狠的特点,催生了“斗牛”
比赛,现在还有不少地方组织这样的比赛,甚至成为了一门职业,成为了一地的旅游资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