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疤”
是当地方言音译,是被拉扯被刺结的意思,芦苇叶有锯状齿,最容易刺伤手,划破衣服,所以叫“疤茅”
。
刚成熟的芦苇杆,韧性十足,再长老就脆了。
所以“掰疤茅”
要及时,刚刚长成还未老时才能编制扫把。
一把芦苇杆整齐的放在一起,从芦花一侧,空出芦花,一根根的有序交织编制,最后再锁口,就成一把扫把。
心灵手巧的农家妇女,往往能编制的非常整齐,看起来非常漂亮。
另一种就是用竹枝做成,竹枝有细杈,也分两个方向生长,将一把竹枝按照细杈的同一个方向,有序的叠在一起,然后用竹篾或者铁丝扎紧,也就成了一把好用的扫把。
为了区分,山里人将芦苇编制的称为“茅扫把”
,也叫“茅帚”
,将竹枝捆扎成的称为“竹扫把”
,也叫“叉帚”
。
山里人说话习惯加哩语,日常口语称“茅帚哩”
、“叉帚哩”
。
“茅帚”
轻便易折,但受不得力,常用来屋里打扫卫生,晒谷时常用来扫掉表面的碎禾叶。
“叉帚”
粗壮坚硬,能受大力,常用来屋外打扫“禾场”
,清除大的垃圾,晒谷时常用来扫拢谷子。
随着技术的成熟推广,现在的竹子用途更广,不但可以制作器具,还能制成工艺品,精美的笔筒,实用的凉席,好看的竹扇,清脆的竹笛,煅烧的竹炭,坚实的竹地板,应有尽有。
奉新素来称作毛竹之乡,据说全国最大的毛竹之王,就生长在奉新的柳溪乡。
盛产毛竹的上富镇、柳溪乡附近,以毛竹为主要生产原料的企业、工厂,就有二十几家,竹制的地板、工艺品,已经风靡全球,远销国外。
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禾场”
变成了水泥地,稻谷直接晾晒水泥地上,“晒垫”
已经很难见到,再没看到过有谁使用。
山里人家,那些充满劳动智慧、充满丰富想象力的生产生活器具,大都被更轻便、更经济的塑料制品取代。
种田的方式也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插秧改成了直播。
曾经农村到处可见,被山里人视为命根子的那些老牛,再难看到它们任劳任怨拉车耕地驮物载货,机耕路上、田间地头再难见踪影。
它们已经被大量的汽车、现代化耕种机器取代,少有的几家见到,也是作为肉牛豢养。
同样随着生产进步物资丰富,山里人也晾晒腌制干制品了,不过有些人却坚持下来,当作了传统美食传承,即使到现在,山里寻访做客,依然能见到各种各样的纯天然纯手工干制品,味道一如当年。
如果你有幸品尝到了,要么说明这家山里人非常好客,要么说明你在他们心目中地位崇高,非常敬重你,因为已经不多见,不是贵客临门,不会慷慨拿出来。
山区除了篾匠,还有木匠、石匠,篾匠主要用竹子编制东西,木匠主要以木材打制东西,石匠则以石头凿制东西,如果说篾匠还是山区独有,木匠、石匠则是遍布天下,打制的东西品种更多,想象力更丰富,也更结实耐用。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