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再用两根粗和的绳索做成扣结,根据不同需要,系扣在不同工具之上。
这个过程是要先让牛适应的,盲目套上,牛会受惊,一般都会拼命挣脱,甚至拼命跳跃。
所以就要先让牛适应,适应的方法也很简单,一个人在前面紧紧抓住牛鼻子就行,牛鼻子上一般都用铁棍穿透,绑上了缰绳,这根穿牛鼻子的铁棍,山里人称为“鼻剑”
。
牛鼻子是牛最柔弱最吃痛的地方,只要抓住牛鼻子,再怎么的教导,牛都会乖乖接受。
一般牵引个几天,牛就会适应了,然后再通过缰绳让它学会感应方向,就成了可以下田耕地的老牛了。
放水浸泡田地的这段时间,正是春季,鱼儿洄游产籽,山里的水田,放水之后,通过沟渠与小溪小河相连,洄游的小鱼也会进入。
被“噜噜”
搅动,鱼儿翻起,有些甚至会被搅晕,记忆中搅晕的小鱼非常多,或许是因为“必松叔叔”
打田太快的缘故吧,好像只有跟在他后边,才有这种情况,其他人打“噜噜”
时,好像没出现过,记不太清了。
有时还能捡到小乌龟,乌龟寿命很长很好养,不用喂东西吃,都能活很长时间,农村甚至有过传说,有人曾用乌龟堑床脚,好多年后,搬开床,乌龟又一爬一爬地走了。
几乎每个小伙伴们都养小乌龟的经历,小乌龟被抓后,要么在尾部的硬壳上钻个孔,用绳子穿住养,要么放在玻璃罐里养起来,成为最初的宠物,增添童年乐趣。
有时会捡到色彩斑斓的小花鱼,比现在的金鱼都要好看,我们会将小花鱼放入玻璃罐中,与小乌龟一起养,里面放些石子水草,放在窗台上,乌龟四爪扑腾,小花鱼游来游去,煞是好看,非常有情趣,多彩童年因此更添色彩。
家里不但有良水田,还有一亩多深水田,二三亩旱地,良水田灌溉方便,一般栽种双季稻,深水田和旱田一般栽种单季稻。
旱地含沙土重,有时候也用来种植花生,或者种植油菜。
深水田在当地又被叫作“滂田”
,意思是会深深陷在里面。
山区多泉水,山坳之中如果有泉水,就会浸染山坳成为沼泽,沼泽底下的泥土长年被泉水浸蚀,变成烂泥,一般都很深。
也许正是大搞开垦边区情况下,这样的山坳才被开垦成水田的,在分田到户之后,也被分到了各家。
因为是泉水的原因,深水田的水很冷,并不是太适合水稻生长,因此只能种植一季。
旱地很少,水源不畅的农田,才会当作旱地,沙化较严重,因此含沙量大,没有水源浇灌,常干旱发裂。
只有雨量充足的春季,才能耕种,也只能栽种一季。
父亲大多时间在学校,记忆中只有犁田、插田等重力气活,才等到父亲利用课后时间完成,其他的田间农活,几乎都是母亲一个人承担。
因此非常辛苦,一个人忙不过来,父母就要求我们全到田里帮忙。
幼年时,我们主要做得是割禾、插秧、耘禾等轻体力活,母亲会引入竞争机制,姊妹四人,每个人分几行,谁先做完谁先休息。
姐姐年纪最大,也最能干,一般她是五行,我和大妹是四行,如果距离太长,就会减成三行,小妹年纪最小,特别受照顾些,一般只分二行。
尽管分得比我们多,姐姐却常是最先完成的,小小年纪,也不知道她动作怎么那么快,有时我特地放弃偷懒,想跟她比一比,结果怎么也比不过她。
姐姐对我们管得严,对我们也是特别爱护的,感觉中对我的爱护尤其多一些,在她完成自己的一份任务之后,常会主动帮我们完成,当然帮得最多的还是我,随着大妹和小妹长大,她们竟然也比我快得多。
父亲的心灵手巧,母亲的特别能干,我都没遗传到,处处显得笨手笨脚,田地中劳动是这样,山上砍柴也是这样,制作玩具抓捕鱼虾仍然是这样。
砍柴时,往往姐姐和妹妹都砍完准备回家了,而我的一担柴还差上很多。
溪流中抓鱼,翻开石头,小妹一抓一个准,而我却鲜有成功。
她们做的风筝都可以飞上天,种下的树苗都能成活,我却一样都难做到。
尤其是种树苗,同样的种法,怎么她们种的就可以活,我种得常常枯死,现在也想不通。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