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丰收有喜悦,但喜悦来得并不是那么顺利,那时候的粮站,对稻谷的验收非常严格,如果验收不合格,一车的粮食都会拒绝收购,对远道而来的农家,打击非常大。
地面潮湿,晒垫太少,晴天不够,稻谷有时晒得不透。
风车扇谷不够彻底,有时里面还有瘪谷。
晒垫收卷,夹起地面沙土,有可能掺进稻谷之中。
这些都能检测出来,工作人员手里有个长长的圆柱形钎子,长而尖细,中间有道槽,是特制的稻谷验收工具。
到达粮站之后,检验人员将钎子猛的插入粮袋,带出一些稻谷,观察之下,如果砂子或者瘪谷太多,就是不合格。
拿出几粒稻谷放入口中,咬动之下,如果不够脆带点软,就是没晒透,也会被认定不合格。
全乡的稻谷集中这一时段送到粮站,工作人员是非常忙碌的,每个检验人员身边总是围着一堆焦急的粮农,秋季还好些,夏季天气多变,遇到暴风雨,连躲都没地方躲,遮盖不及时,一车的稻谷,可能都要淋湿。
好不容易等到检验,合格之后,立刻将粮袋扛进粮库,里面我曾经跟进去过,空旷而又宽敞,三四根长长的木料钉在一起,上面又钉着一段段横木,当作梯子,一直通到高高的谷堆上。
粮袋必须要扛到最顶端,扛上去之后,带着一阵轻松,重重的将粮袋扔下,打开袋口,金黄的稻谷倒入谷堆,顺着坡度倾泄而下,如沙子滑动的“滋滋”
摩擦声,透着一丝欢快,笑容也像稻谷,堆积在大人脸上,此时收获带来的喜悦,从心底流露。
不是每一家的稻谷都能验收合格,有时一钎子插入,发现存在问题,往往代表整车不合格。
每当这个时候,粮农无不满脸恐慌,央求检验人员再多检验几次,多检验几袋。
焦黄而又黝黑的脸庞,忧愁如同密布的皱纹,一起堆积,碰到心软一些的检验人员,可能会多检验几袋,那样只要处理好有问题的几袋就行了。
遇到态度生硬些的检验人员,宣判了整车不合格,再多的央求和辩解,都是那么苍白无力。
那个时代就是这样,唯独一家,不卖给这里,没有地方再可以卖。
每次卖粮,总能碰到检验不合格的事情发生,无奈的粮农,委屈的将稻谷从车上卸下,再次在粮站的空地上晾晒,或者摇起风车,将稻谷重新吹一遍。
我还见到过突然下暴雨,粮农们匆匆忙忙的取来雨布遮盖,这时无法再检验,也无法卸车,一直要等到雨停。
常有农家因为遇到暴雨或者检验不合格,粮站中露天留守一夜,真不知道他们这一夜是怎么的心情,又是怎样度过,好在我们家卖稻谷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
听父亲说,他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粮站工作经历,因为检验时心太软,把关不严被领导发现,又被辞退回来。
至于是怎么去的,做了多久,涉及个人隐秘,或许又有着一段伤心,父亲从来没有说过。
相比渣村粮站的遥远,邻乡澡下的富溪粮站,可能要近一半以上,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是村里干部提了意见,也可能是上级体察到不易,我们村的稻谷,可以到富溪粮站售卖。
枫垅大队可能是会埠最偏远的山村,与澡下的曲湖大队毗邻,沿着我家门前的马路往东,穿过一个小山坳,那里就属于尖角大队,最近的曲湖生产队,距离我家只有五六里路。
曲湖的北面山脚,就是东山下生产队,那里有大姨家的农田。
曲湖与柏林接壤,东山下与坳上接壤,走动经常,交往频繁,互有亲戚,嫁娶不断,通婚成俗。
通往富溪粮站的路,在经过尖角大队的上里河之后,进入澡下的主干道,往右直通富溪粮站,往左直通澡下公社所在地,距离差不多,都是三四里的样子。
从我家出发,相比于到会埠,到澡下也将近缩短了一半路程,村里购买东西,或者有人生病,一般情况下更愿意到澡下。
可能因为澡下更闭塞,澡下的东西稍微要比会埠的贵上一些。
路也更平直,只有交界处的山坳,权属不明,没有铺砂石,路基也较软。
山坡上是黄土路,农田处是泥土路,晴天还好,遇上几天雨,黄土路滑得不能行走,泥土路几乎像耕耘过的农田,无处可以下脚,骑车经过,常深陷其中。
富溪粮站不但近,检验也相对要宽松些,卖粮的人也不如渣村多,粮库规模却不相上下,自从到这里卖粮,很少能见到如同渣村般的拥挤和热闹,也很少能见到有粮难卖的无奈和忧愁。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