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科学技术的进步速度并不是匀速的,而是在前面的基础上更快的进步,当你只掌握了一点的时候。
你会发现每前进一步都是如此的艰难,但当你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基础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前进也并不是那么困难。
就比如现在,看着眼前的这台仿制改进自乌克兰扎波罗什进步机器制造局的D—36、现在被命名为BD800的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在地面台架上成功点火之后,原本以为自己心中会很激动的林鸿飞忽然间发现,自己的心中竟然很平和。
“怎么会?”
发现了这一幕的林鸿飞,连他自己都觉得奇怪,这不应该啊,好歹D—36发动机也是和rolls-Royce公司的BR710系列发动机处于同一技术水平上的,虽然和BR710相比油耗略高,但重量更轻、推力更大,严格说起来两者相当,是北郡100理想的替代动力,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自己心里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想法?
D—36BD—800的性能确实不算强,经过改进后7500公斤的推力也只能用于大型公务机或者北郡100这种100座级别的飞机上,但没有人敢否认前苏联人的天分以及D—36的巨大改进升级潜力:世界两大军用战略运输机之一的安—124运输机使用的推力达到229.8千牛的D—18T发动机就是在D—36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更可怕的是,若非苏联解体,D—18T的改进型D—18TM的最大推力更是能够达到骇人的245千牛至294千牛,对于共和国来说,这简直就是神器!
但是林鸿飞不激动不代表别人不激动啊,郭景山老爷子就抱住林鸿飞激动的眼泪纵横,“小林,小林,我们的舰载预警机终于有希望了!
有希望了……”
林鸿飞愣了一下,忽然一个激灵,这才反应过来,是了,仿制的D—36发动机的意义看似不大,但却是我们搞大功率涡轮轴发动机和更大推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基础,米—26直升机上使用的那个最大应急功率高达8500千瓦、号称世界涡轮轴发动机功率之最的D—136涡轮轴发动机就是D—36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变种……大型舰载预警机平台,确实可以现在就开始了啊!
不高兴?自己凭什么?
“那就开始吧!”
迎着老爷子期待的目光,林鸿飞重重的点点头,“老爷子,您是全程跟踪这个项目的,您告诉我一声,从涡扇到涡轴,难度有多大?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问题,其实林鸿飞自己心里更有数,毕竟这些项目都是他一手操作和引进的,项目的进展情况都要向他汇报,但林鸿飞需要处理的事情毕竟太多,太过详细的情况他也不是很清楚。
“现在只是第一台BD800样机,D—36的技术我们还没有完全吃透,就算有D—136和D—36做参考,估计要制造出第一台我们自己国产的D—136原型机也需要差不多两年的时间,而且……”
说到这里,老爷子忽然变得有些“扭捏”
,“我们还有个问题。”
“什么问题?”
林鸿飞顿时变的紧张起来:难道是有什么我们目前解决不了的困难?
“我们仿制的D—136,最大应急功率恐怕达不到D—136的8500千瓦,限于我们整个科研实力、加工能力,想要保证发动机的安全,我们只能做出一台5500千瓦至5800千瓦的发动机……”
“我当是什么事,”
林鸿飞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不就是功率达不到么,没关系,美国人的CH—53E‘超级种&马’的单发最大功率不也只有3270千瓦?我们两台发动机的功率都比他们三台发动机的功率还大,考虑到还有机翼提供升力,我们也不需要米—26这么大的内部空间,5500千瓦的功率足够了。”
至于燃油经济性的问题……在别人不可能卖给我们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届时整个共和国最多也只有那么十几架飞机的时候,燃油经济性?谁还计较这个,谁在乎这个问题?
…………………
林鸿飞以为这件事就暂时到此为止了,但他没想到,短短两个月后,刚刚成立的“直—13重型直升机项目组”
就再一次找到了自己这里,大家对新的重型直升机的动力选择出现了争论:
一方认为应该选用4台RTM322—9发动机,原因一切以安全为优先,尽最大可能的保证飞机的安全性,即便是其中一台甚至两台发动即出现了故障也能保证飞机以及人员的安全;
另一方则认为这纯粹是多此一举,两台仿制的D—136涡轮轴发动机足够,就算功率低一点,但5800千瓦的应急功率、5400千瓦的最大功率也足以应付飞机的使用要求,两台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已经达到了10800千瓦,最大载重量将会超过15吨,D—136多年来的使用也证明了这款发动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相反的,使用4台发动机就意味着整个飞机动力系统安排的复杂性,而越是复杂的系统就越容易出故障,两台仿制的D—136发动机就正好。
相对于对于发动机的争论,大家反倒是对于飞机的机舱空间的大小和载重性能都没有异议:机舱内长度10米±0.5米,最大载重15吨±1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