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见顾青云恍然大悟的样子,他就继续说道,“这是属于应情应景必须会的事,等你以后到了京城你就知道了,参加很多聚会都要作诗。
老夫听说你在县学专注于读书,不怎么出去参加文会,这是对的,在县学可以不必理会。
可是以后!
后只要你做了官,必要的交际肯定是要的,有时候上官请你,难道你还能不出去?有时候上官诗文做得不好,或一下子想不出来,难道你不能替他捉刀一次?”
他这么一说,顾青云想想,的确如此。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就像他前世只是一名小科员,上级领导来了,领导叫你过去端茶倒酒,难道你还能不做?那不是等着穿小鞋吗?要知道,在机关单位,领导虽然很难开除你,但要为难你一个下属有的是法子!
还能让你有苦说不出来。
“你知道京城有多少人吗?”
方仁霄又问。
顾青云摇摇头,据说北宋时期,当时的首都开封府就有一百万人。
“有几十万人!
京城什么都不多,就是人多官多,这样一来,每年过节需要送礼的地方就多,而且京城大居不易,想维持和别人的关系,就需要你付出。
如果你的诗文出色,就可以直接送诗文,这就省了好大一笔花费,否则就只能用钱了。
不过一般人的诗文都是大概过得去就行了,不必每首都是精品。
如果是非常出色的诗文,那就会价值千金,那等人才,很少有的。”
方仁霄似乎想起了在京城的日子,摇摇头道,“刚开始老夫的诗文也不是很出色,只能不断花钱,后来钱越来越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了。
这才努力钻研诗文,在诗文有了一定的造诣后,之后的花费就少了,否则你今天看到老夫的家中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说完他又仔细说了其他情况,这些潜规则都是唐宋之后一直延续下来的。
顾青云觉得可能是没有经过元代异族的摧残,所以文人士大夫们还保留着这种传统。
他很是受教地点点头,心里颇有点惴惴不安。
听老师的意思,似乎诗文就相当于自己的一个标签,可以决定别人对自己的态度。
如果他诗文不好,以后即使工作再出色,别人也会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能吏”
而已,想想官与吏的区别,顾青云就知道这个差别有多大了。
而且文人之间相交,相互赠诗文是很常见的事。
他估计,这就相当于现代的两个销售经理见面时,第一件事就是交换名片。
这样一想,顾青云就对诗文重视起来。
“只要你想在官场上有一番作为,不是考上进士就万事大吉了,还有很多方面要注意,以后老夫会一!
一一跟你说明,现在你乡试还没考,说这个太早了。”
顾青云一听,觉得也对,自己举人都还没考上呢,担忧这个太早了,还是等自己考中进士再说吧。
“来,下面老夫给你讲讲策论,像这篇宋人的策论就写得很好,好在哪里呢?你看这一段,‘呜呼,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
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
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这短短几句话就表明了观点,把宽容与界限说得很清楚,整篇策论短短六百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