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师父说不知道,本就是他自己为了方便徒儿认知而划出的境界。
如《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或许修道并无所谓的境界,[与道合一],最终回归[圆明本觉]才是真谛。
其实陈拾安不太认同师父对这些境界的划分,师父说到了第五层便算是入道,而他觉得,到了第六层才算是真正的入道而已。
越在这一层走,越深知道法的无边无际,又无前人经验,所有的一切都得由自己去悟道、去探索。
求道,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求知的过程。
灵韵取之天地、用之自身,不识日月星辰天地人间万千生灵,又如何求知求道?
因此师父一生曾三次下山游历,每次都花了二十年,直到最后一次捡到了陈拾安,继承了他的衣钵。
要说师父跟陈拾安有哪里最大的不同,其一就是天赋。
[呵呵,为师虽然证道不成,却也青出于蓝了。
]
[怎么说?师父你比师公道行更高了?]
[那不是,为师不过是教了个比他徒弟厉害的徒弟]
[……]
其二嘛,大概就是师徒俩的心态不同。
陈拾安小小年纪就到了第六层,而师父则是花甲之年方才到达这一层,面对这一层的汪洋大海,年迈的老道和正值青春的徒儿,心态自然是不一样的。
前有无古人,陈拾安不知道,但前没有路是真的,一切都得由他自己探索,他其实很享受这种未知的有趣。
所谓的证道,向来指的都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至于能走多远,全看自己。
用道法解析世界,和跟用数理化解析世界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求解的方式不同而已,此番下山求学游历,是陈拾安拓宽眼界、打开思路的难得机会,越是在外头走得久了,越能体会到师父的苦心。
其他同学为了考大学,他为了求道,道不同却共相谋了不是!
……
陈拾安端坐在座位上,闭上双眼不过十息许,便已经进入了静坐冥想的状态。
天地间稀薄而又玄妙的灵韵开始与他相融相呼,一种难以言喻的静和动,环绕他自身开始散发开来。
中午的教室安安静静的,只有写字声、翻页声和风扇转动的声音。
空调是学校统一管理开关时间的,午休这会儿没有空调,只有风扇,难免有些燥热。
可莫名地,教室里自习的七位同学都感受到了一股清凉。
跟空调风吹到身上是从外到内的那种凉不同,这样的凉是从内而外散发的,不但原本的燥热感一扫而空,连带着身心都变得清净起来。
这种凉不是突然到来的,而是循序渐进一点点发生的,以至于一些自习正投入的同学都没注意到,也有些因为刚刚燥热进入不了状态的同学注意到了,可愣是琢磨不明白突然没那么热了是咋回事……
偶尔也会有同学将目光看向陈拾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