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大部分人不饿死,哪怕还没填饱肚子,也能算是盛世。
算算现在的粮食产量,再算算百姓要交的赋税就知道,寻常人家,没病没灾,风调雨顺,也就勉强能剩点余粮。
这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了。
要是碰上旱灾洪涝,那就是百姓流离失所,成为史书上的一句,“岁大饥,人相食”
。
萧景曜以粮种为由提到海外,并不会让那些主张海禁的官员心生不喜。
接着,萧景曜又提到了给与匠人一定奖励,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主动改进农具和各种手工业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有了更好的农具,百姓们就能种出更多的粮食。
这也算是萧景曜的一点点私心,他一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但华夏从古至今都不缺能人志士,各行各业的天才多如繁星。
只是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他们的才华被人忽略。
或许有些东西,只要再坚持那么一下下,再精进那么一点点,就可能取得巨大的进步,说不准就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萧景曜选择相信先人的智慧,只想着为推进这个发展贡献出自己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力量。
想到这里,萧景曜顿时想到了后世那句流传很广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嘴角不由露出了一丝笑意。
至于兵戈方面,萧景曜别出心裁,从抓军队精神建设入手,提出可以组建宣传队,在将士们闲暇之时将大齐帝王们的一些仁政和爱民事迹编成小故事,让人上台演,让将士们知道他们是王道之师,朝廷给了百姓许多恩惠,他们的家人也越过越好,让他们更加对陛下归心。
这一点算是说到了皇帝们的心坎上。
为什么有那么多昏君猜忌优秀的将领?无非就是担心他们功高震主,振臂一呼,底下的士兵们跟着他就反了。
现在萧景曜提到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看似是让将士们知晓朝廷的仁德,实际上是让将士们对朝廷更加归心。
虽然还稍显稚嫩,因为对军队不够了解,有许多不足之处,但萧景曜这个观点,足够让所有人耳目一新。
萧景曜越写越顺,下笔如有神。
写着写着,萧景曜突然发现身边站了个人,顿时无语,陛下,您能不能不要充当考生们最后一场考试中的最大障碍?
萧景曜心态稳得一批,在正宁帝和善的目光下,萧景曜连手都没抖一下,呼吸都没乱,从容不迫地接着往下写。
正宁帝暗暗点头,对萧景曜愈发满意。
这次见到萧景曜,萧景曜的每一次表现,都在正宁帝加大分。
其他考生可就惨了,正宁帝这么一晃悠,有笔下一抖写废了一张纸的,有脑一片空白再也想不起来自己要写什么的,还有瑟瑟发抖呼吸急促几乎要晕过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